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克山县依托农业合作社规模经营 农民增收1600多万元
2009-05-07 15:09:06 来源:东北网  作者:朱丹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7日讯 题:从“提篮小卖”到“合作生金”——克山县依托农业合作社走规模经营之路

  记者 朱丹钰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克山县鼓励引导农民成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到目前,全县以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经济合作组织已发展到91个,入社和入会农户达到2.4万户,社员总数发展到7.44万人,分别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2%和农民总数的20%,带动全县农民增收1600多万元。实现规模经营土地24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1%。

  筷子成捆抵大梁

  古北乡龙泉村4组距克山县城3.5公里处,共有农民76户。凭借良好的地缘优势,这里的农民过去一直习惯在自家的菜园里种植小毛葱,收获后再复种秋白菜。但因多在县内销售,加之农户各自为战,竞相压价,小毛葱卖不上好价钱。2008年5月,在乡政府的协调下,龙泉村56户农民每户出资2万元成立了小毛葱生产合作社,并注册了“龙泉夹荒”商标。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包装、统一产品销售服务,种植面积扩展到全村,从800多亩迅速发展到2000多亩,产品远销广西、山东等省份。仅此一项就可增加农民收入130余万元。

  近年来,克山县立足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亚麻、马铃薯、畜产品、大豆等一批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得到迅猛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引导了农户不断调整结构,有效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身披靓装好出阁

  西城镇刘伟研发种植黄大豆、黑大豆、褐色豆、绿大豆已有4年历史,但由于种植面积少且没有商标,经济效益一直徘徊不前。去年,刘伟联合20个农户,组建了西城镇宏星大豆专业合作社,繁育新品种,传播新技术,并注册了“北国之星”商标,四色大豆实现了由量到质的跨越。在合作社的带动帮扶下,全镇四色大豆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多亩,产品以高出市场0.3元钱的价格,远销北京、天津等地各大超市。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增收250多万元。

  品牌是农产品的形象,专业合作社联合力量创立品牌形象。去年以来,克山县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农产品商标7件,目前全县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已达17件。“龙泉”笨鸡蛋、“WYER”牌酱菜、“金盛丰”白酒、“婉容”糯米等农产品凭借无公害品牌优势走上大中城市居民餐桌。年初,克山马铃薯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演好角色定好位

  日前,全县经济会议一结束,克山县工商局局长田凯便来到北兴镇兴河村车明义家,帮助他对种植加工水稻专业合作社的有关章程制度进行修改完善。此前,在该合作社注册过程中,工商局除开辟“绿色通道”外,还免费为申办者提供了政策法规方面的咨询服务和申请、受理、审批一站式服务,确保了合作社结构的规范。

  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政府怎么办?克山县坚持农民意识进位、行政管理退位的原则,以指导和服务为主,在加强业务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政策咨询,搜集发布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昆丰大豆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王云感慨地说:“政府变行政干预为引导服务,让我们这些社员放开手脚、铺下身子大胆去闯,增强了带领更多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干劲!”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