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4日讯 在哈尔滨市民张为民的手中,酒瓶、玻璃板、灯泡都是雕刻艺术品的好材料,再薄再易碎的物件上,他都能挥动小锤刻字作画。
53岁的哈尔滨市民张为民从2001年开始探索用铁铳在玻璃和玻璃器皿上敲击刻字,通过几年来的苦练,在打碎了几百个玻璃器皿后,他终于练就了一手绝活,在白炽灯泡上或者超薄的玻璃上刻字作画。
在张为民的家中,到处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酒瓶、玻璃罐,每件玻璃器皿上都有他的杰作。张为民将自己的雕刻命名为“玻璃点积”,意思就是每一幅字画的雕刻都是由无数的点积累而成。每一个点的大小都取决于锤子敲击的力度,一不小心劲稍微大一点,整块玻璃就都碎了,劲太小字迹就会不清晰。
张为民随手拿起一个小铁锤和一根铁铳开始在一块玻璃板上叮叮当当地工作起来,随着玻璃碎屑的四溅,一匹奔腾的骏马很快出现在玻璃板上。张为民告诉记者,玻璃点全靠手劲,如果力度掌握得恰到好处,灯泡、蛋壳等易碎的物件上都能刻字。
说着张为民从书架上拿下一枚白炽灯泡递给记者,灯泡上面雕着一个清晰的楷体“客”字。这种另人难以置信的雕刻,就在张为民手中通过简单的工具完成了,没有人知道此前他曾敲碎过多少灯泡。“雕刻越是接近尾声就越提心吊胆,手稍微一用力就会前功尽弃。”张为民说。
张为民原是哈尔滨市南岗区城管局的一名职工,真正从事玻璃点积创作是从2001年开始,为此他还自制了一个小锤和若干根粗细不同的铁铳。面积大的用铁锤敲击,细微的地方换成铁铳。最初,张为民经常会将成块的玻璃敲碎,几个星期也完成不了一幅字画,随着技术的娴熟,现在张为民小半天就能完成一件雕刻。
为了使自己的字画更加丰富,张为民还将叠书加到里面,一片玻璃从这面看是一个字,翻过来又是一个字,两个字叠在一起组成一个词语。如今,他已经完成100多件雕刻作品,在民博会上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谈起自己的创作,张为民说:“准确地说这称不上什么雕刻艺术,但通过这种敲敲打打,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在每一次敲击中我能感受到属于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