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黑龙江生态建设全面展开 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庇护所
2009-05-26 11:30:4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柏森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核心提示

  山青水净、绿树成荫、芳草萋萋、兽叫鸟鸣……这些一直是我省生态环境建设要实现的梦想。

  我省生态工程建设全方位展开。今年全省将造林331万亩、治理“三化”草原240万亩、辟建更多的自然保护区……所有这些举措都使人们看到梦想已经正在走向现实。

  “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句民谚说明曾经的黑龙江是人迹罕至、生态优良的地方。然而,其后的大开发使黑龙江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某种程度的破坏。

  年初以来,植树造林、“三化”草原治理、辟建自然保护区等措施使黑龙江的生态环境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在某些局部地区,重现“飞鸟筑巢”、“野鹿穿林”的景象。全省“生态面貌恢复到开发初期状态”的目标越来越近。

  生态保护区 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庇护所

  东北网5月26日讯 春天的拜泉县国富镇国富北山林场内,一派生机盎然:梅花鹿、野猪在茂密的树林间跑来跑去,花尾榛鸡、太平鸟在空地上自由飞翔。

  这个林场始建初期,只有一些天然散生的柞树、桦树和榆树等,野生动物极其稀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该林场加大了植树造林的力度,造林面积逐步扩大,至今已累计更新造林面积达510公顷。林场树种也逐年扩大,据初步调查统计,林场范围内共有植物110科524种,其中孢子植物41科91种,裸子植物1科5种,被子植物68科428种。

  因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北山林场中的动物也得到了良性繁衍生息。根据最近的科学考察及以往的有关记载,林区内生存的脊椎动物就有244种,其中鱼类共有4目10科32种;两栖类共有1目3科5种;爬行类共有2目3科7种;鸟类16目33科162种。特别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梅花鹿的数量由三五只已逐年增加到200只左右。

  前不久,为了进一步保护这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国富北山林场被省环保部门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并被命名为拜泉仙洞山梅花鹿自然保护区。至此,全省自然保护区的总数达到191个(其中国家级20个、省级68个),面积已占全省国土面积的近14%。

  省环保厅自然保护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我省把辟建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抓手,无论是数量和面积在近年都有大幅增加,从而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一个优越的庇护所。

  据介绍,近期,穆棱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和五大连池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这两个国家级保护区将获得国家环保部的批准。目前,抚远黑瞎子岛(中俄跨界)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已完成,保护规划(初稿)也已完成,年内将完成所有筹备工作,明年有望获得国家环保部的批复。五常龙凤湖自然保护区等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也在加快,众多的市级自然保护区也将在各地遍地开花。

  据介绍,除了辟建保护区外,今年省环保厅还将加强自然保护管理工作,推行全省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建立全省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提升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水平,以着力解决“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不力”问题。


 

  “三化”治理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

  “今年,我省将三化(退化、沙化和盐碱化)草原240万亩,人工种草90万亩,退耕还草150万亩,草原禁牧面积将达到2860万亩。”日前,省畜牧局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我省今年草原生态恢复的年度目标。

  据介绍,草原退化和沙化,最大的原因是草原畜牧过载所致。为了缓解草原的压力,我省将继续在全省27个市(县)实施禁牧。从三年来禁牧实际成效看,禁牧起到了预期的目标。

  我省的禁牧起始于2006年。其间,我省不断强化草原执法监督,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项目建设,采取人工种草、浅翻轻耙、松土补播、围栏封育、治沙治碱等有效措施,加快了“三化”草原治理步伐。仅去年,全省共治理“三化”草原230万亩,人工种草90余万亩,草原禁牧面积2750万亩,并完成鼠虫害防治面积391.5万亩。这使我省草原生态得到了大幅度恢复。草原的牧草平均高度提高了10厘米左右,亩产牧草量也提高了30~50公斤。现在再走哈大路穿过中西部的草原地带,再不会见到三年前那样满眼黄沙、盐碱土裸露、牧草稀疏的景象,而代之以四处葱绿、风过浪卷的图景。

  今年,我省畜牧部门将继续依照《草原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垦荒、散牧等破坏草原的行为。并争取把我省列入国家退牧还草重点扶持省区,以求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同时继续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三化”草原的治理。

  在“堵”的同时,畜牧部门也采取“疏”的措施。为了让养殖户有饲料可用,我省将继续推广“青贮”和“黄贮”饲料补贴政策,以大力发展青贮和黄贮事业。

  据介绍,到2012年,我省的“三化”草原面积比例要降到38%。而据统计,2004年,全省共有“三化”草原总面积约3100万亩,已占到全省草原总面积的48%。

  各项草原恢复措施,将再一次使裸露的大地披上绿衣,也将再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植树造林建起一道道生态屏障

  近日,一个个有关植树造林的喜讯频频传来:垦区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0万亩,完成省下达全年造林计划28.5万亩的105%,义务植树500余万株,建设绿色城堡826个,绿色通道1350公里,完成绿色屏障3567条,见空插绿6635块;宝清县植树造林4.47万亩,也超额完成全年植树造林任务。

  4月初,省委省政府推出《关于加快推进全省造林绿化工作的意见》,提出植树造林新目标:到2012年,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43.6%提高到49%以上;全省平原、半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要达到15%;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8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绿地率达到37.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86平方米;村屯绿化率达90%;公路、铁路等绿色通道绿化率达到90%。

  该《意见》还列出了今后三年的全省植树造林的年度造林目标:2009年331.5万亩,2010年409.91万亩,2011到2012年222.35万亩。

  除了个宏大的植树造林计划外,位列全省八大经济区之一的“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也将为我省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贡献巨大。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建设目标是,到2030年,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湿地、江河源头、重点水域和矿山开采区的生态得到全面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布局合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明显提升。森林结构以优质、异龄、复层林为主,森林生长率达到5%,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

  到2050年,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生态面貌恢复到上世纪50年代大开发前的状态,把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现代林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并使森林资源实现长消平衡、良性发展、循环利用。

  这些目标完成后,我省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绿色”大省。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