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科考队员南极越冬 高兴时喝二锅头 闲暇时冰缝垂钓
2009-07-08 16:42:04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图片说明】中俄科考队员联欢后合影,前排左一为叶成明。

【图片说明】俄罗斯科考站为中国科考队员准备的丰盛晚餐。

【图片说明】科考队员在澳大利亚劳基站参观。

  东北网7月8日讯 第25次南极科考队年初从中山站启程回国,黑龙江测绘局叶成明随越冬队留守南极中山站。一晃好几个月过去了,在白雪皑皑的南极,叶成明和留守队员们过得怎么样?3日,叶成明通过网络,给家乡人讲述了科考队员们在南极工作和生活的故事,读者从中可以看到科考队员们的敬业精神和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锅头成南极特供

  叶成明是去年年末随第25次南极科考队抵达南极的,已经在中山站工作了半年多的时间了。他和其他越冬队员将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坚守到明年3月。

  据叶成明讲,在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只有两个科考站——中山站与俄罗斯的进步站,两站相距不到一公里,步行也就10分钟。3月28日是个好天,太阳高照,中俄两国科考队员相约在中山站联欢。

  由于人员多,中山站发电栋做菜有经验的两位师傅也过来下厨房,帮厨师炒菜。站长亲自和馅,做拿手的牛肉煎包。大家准备了丰盛的大餐,有红烧牛排、水果沙拉、鱼头汤、红烧大虾。其他队员则动手布置会场,摆桌子凳子,还有俄罗斯人喜欢用的刀叉。白酒是南极特供——北京二锅头,另外还有红酒、啤酒和饮料。晚上6时,大家如约见面,相互握手拥抱,举杯干了第一杯友谊酒。席间,大家相互交流经验,还学上几句对方的语言。

  在南极可以上网

  南极中山站已经可以上网,可网络有好处也有“坏处”。没有网络时,大伙儿吃完饭都赖着不走,凑在一起聊天,或去报房(打电话的地方)待一会儿,不是为了打电话,而是去听别人打电话,可现在大家饭后都回房间上网了。于是站里商量着组织一次集体活动,叶成明提议——搞个钓鱼比赛,他的建议立即得到大家的赞同。站里还特地为比赛准备了奖品。

  来南极前从没钓过鱼的叶成明先从网上下载了几种鱼钩鱼线的绑法,再照着练,终于做好了15套。第二天,20多名队员浩浩荡荡直奔内拉湾。

  在海冰上钓鱼和在养鱼池里钓大不相同,由于刮了几天大风,冰面上的积雪被吹得干干净净。冰面很滑,在上面走就像婴儿学步,又像是企鹅跳舞,大伙儿好不容易才爬上冰山。机械师拿着冰钻打冰眼,大伙儿开始钓鱼,结果大家都有收获,叶成明钓上了一条最大的鱼,大伙儿都很开心。

  分享劳动果实津津有味

  对于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人来说,南极的生活无疑是枯燥乏味的,钓鱼成了队员们一项难得的业余娱乐生活。

  经站长批准,4月9日这天,叶成明和几个队友结伴去钓鱼,9名队员开着雪地摩托直奔熊猫码头。到了码头大家全都呆住了,许多大冰块把通往码头的路封死了,车无法前进。待大家下车越过冰块,心更是凉了半截——由于海冰堆积,冰面上很难找到冰缝,更别说钓鱼了。正在大家失望之时,叶成明试着拿竹竿这儿捅捅、那儿捅捅,突然竹竿一下插进去很深,原来是一个大冰缝。叶成明赶紧把鱼钩放下去,很快就发觉鱼线在动,往上一提,果真钓上一条鱼。大家来了兴致,四下找冰缝,不一会儿又钓上来好几条。因天气冷,大家钓了一个小时就收拾行囊,带着钓上来的20多条鱼,高高兴兴地打道回府。当天晚餐,厨师做了鱼汤,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战友遇难大家盼奇迹

  4月12日,一个很普通的日子,叶成明像往日一样在工作,一位队员气喘吁吁地跑来:直九出事了,直九坠海了。大家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儿,往出事处跑。当听说驾驶员老杨一直没有音讯时,大家都落泪了,老杨的音容笑貌浮现在大伙儿的眼前——在度夏科考的时候,叶成明等越冬队队员经常去帮助直九加油,每当这时老杨总是说:大伙儿都很累了,去休息吧,我自己能行。因为是老乡,叶成明和老杨接触较多,老杨给叶成明的印象是对工作非常认真,非常勤劳。今年南极的雪多,但是直九的停机坪总是干干净净的。连续几天,全站队员都守在电脑旁,希望有奇迹发生。

  饮用水来自融化冰雪

  中山站的饮用水来自于融化的冰雪水和进步湖或其他湖里的水,因湖底沉积了上千万年的企鹅粪便,水里含有少量杂质,刷牙和洗碗时,水中常能看到漂浮物。叶成明建议加装一小型过滤器。由于站上的人多,下雪后大伙儿用工具除雪,可过去站上的锹、镐等工具没有固定的位置,一旦出现火情,不能及时找到灭火工具。叶成明建议,用一个集装箱建一个消防栋。消防栋内配备专有消防锹、消防镐、消防桶、消防服装、鞋帽、手套及防毒面具等,污水处理栋、焚烧炉、车库、综合栋等地应配备新的灭火器。叶成明的这些合理化建议都被站里采纳,并很快付诸实施。

  一夜大风将观测栋吹跑

  进入冬季,南极的风越来越大,有七八级,有时甚至能达到十一级。由于生活栋保温板外面是铁皮做的,风吹在铁皮上像打雷一样响。叶成明住在迎风的第一间,听到的声音最响,头两天晚上躺在床上不敢睡,心也随着风声时紧时松,直到眼睛再也睁不开才慢慢地睡着。

  极夜即将来临,这天午饭后,站长给大伙儿讲了两个关于南极风的小故事,也是这位“老南极”的亲身经历——以前,一个科研栋是用集装箱组成的,铁皮上先刷底漆后又刷了一层蓝油漆,刮了一夜大风后,第二天早晨,表面蓝油的漆全被吹没了,蓝色又成了红色;以前,天鹅岭上有一个用小集装箱建的科研观测栋,半夜刮大风,次日清晨,这个科研观测栋被吹到很远的莫愁湖上,这让大家惊叹大自然的力量。

  中俄联欢唱起《喀秋莎》

  5月9日,俄罗斯科考站邀请中国科考队部分队员参加他们的晚宴。叶成明和队员们走进俄罗斯进步站时,桌上已准备好了俄罗斯大餐,有俄式西餐、威士忌、伏特加和苏打水。

  5月9日是前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全国的假日。69年前的这一天,德国向前苏联投降,欧洲解放。席间,俄罗斯队员们唱起了二战期间的歌曲,其中有中国队员也非常熟悉的歌曲《喀秋莎》,中国队员也跟着哼唱起来。宴会上,俄罗斯站长还送给每名中国队员两样小礼品——脖套和印有圣彼得堡图案的水杯。原来,站上大部分科考队员都来自圣彼得堡这座城市。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