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龙江作家迟子建阿城:相同的文学怀乡者
2009-07-10 15:22:2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近日,由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审美文化与龙江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迟子建、阿成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迟子建、阿成是黑龙江本土成长起来的全国知名作家,他们对文学艺术有着执著的信仰,是描写黑土文化的文坛重量级人物。来自全国各地40余位专家学者在对两位作家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还对当下文学创作面临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迟子建独立、纯净的文学姿态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吴义勤教授指出,迟子建的创作更多的是源于生命本能对文学的感受,她有恒定的世界观、文学观,是基于温暖人情、人性的希望而写作。此外,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迟子建几乎是唯一一个不需要通过文学潮流来证明自己价值的作家,她在纷纭变幻的文学潮流之外保持着独立、纯净的文学姿态。

  复旦大学中文系栾梅健教授认为,在日益工业化、城市化的当下,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给读者留下了最后的、一去不复返的、传统游牧民族的生活画卷,从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地位。迟子建对鄂温克族的游牧文明持平等、同情的态度,那种游牧文明对于现代人治疗都市文明病具有启示意义。

  《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李云雷副编审指出,迟子建小说恰好处于由主流意识形态关注的主旋律文学和学院派关注的纯文学的交汇点上,可以得到双方的赞同。迟子建不跟风,不追逐潮流,又有恒定的创作追求,她不是追求“真”,而是追求“美”。迟子建小说特别展示的苦难中的温暖、人性之美恰好迎合了主旋律文学和纯文学的双重要求。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冯毓云教授从海德格尔存在哲学高度肯定了迟子建小说对诗意栖居理想的书写。她认为,迟子建对自然的崇拜是一种对人的存在的深深忧虑,是一种对生命存在根基的守护。迟子建回望自然家园,打破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鞭策了人类中心主义。迟子建小说展现的世界充满男欢女爱、人情世故、风土人情、人间亲情,诞生与死亡、灾难与祝福、胜利与家耻、忍耐与衰退相处一堂,展示了本真的生存世界。迟子建作品追求诗意价值,是本真的,不粉饰的,超越了海德格尔。

  厦门大学中文系郑国庆副教授主要谈及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他认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迟子建竭力在小说中留存着鄂温克族那些自然之子朴素的生存方式与价值,这些朴素而优美的价值与现代文明的物欲、发展、贪婪、勾心斗角形成了另一种参照性的人文景观,从而提示着我们现代文明的盲点。它展现的鄂温克族的生活智慧与生命态度,仍然是后现代的今天可以汲取的资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汪树东副教授认为,若想取得更大的成绩,迟子建就必须慢慢地摆脱对人生的古典式理解,对所谓的温情、畸异人物、庸常人生、回归自然等采取十足的反思立场,重新发现人性的复杂性、两难性、悖论性,展示出人物的精神深度,寻找主体人格建立的可能性。她不能太沉迷于生活表面的小优雅和小情调,更不能总是处理那些没有多少精神深度的人物和事件。她需要去把握人生许多更严峻的瞬间,展开内在灵魂的自我对话,展示出重浊、宽广、深邃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灵性世界。

  阿成哈尔滨城市灵魂的守望者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刘绍信教授较为系统地评介了近二十多年来中国批评界对阿成小说的批评状况。至今为止,国内知名的批评家李洁非、何镇邦、洪治纲、陈思和等人都写过关于阿成小说的批评文章,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从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笔记小说、诗意描绘、平民立场等方面进入阿成小说。他认为今后的阿成小说研究应该特别关注阿成短篇小说的叙事形式,发掘阿成小说恒定的、成功的文学经验。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张景超教授认为,阿成是个很有个性、很有风格的作家。他的风格就是淳朴、宽厚而博大。他的风格体现了北方人的文化精神。他写的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历过、见到过、听说过的事,还常常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他的作品让人感到真实、亲切,并且浸润着人文主义的关怀,让人感到醉人的温热。阿成作品流淌着一种博大的文化精神,这种博大的文化精神一是来自北方地域所形成的粗狂豪放的性格,一是来自欧洲现代文化的濡染。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丛坤研究员把小说家阿成称作哈尔滨城市灵魂的守望者。他指出阿成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单篇看似平淡,难见精彩;将其连缀起来加以阅读,那种易为读者所忽略的精巧、细致,匠心独运,跃然纸上。这才体味到阿成创作的良苦用心。或可以说阿成作品整体上是幅《清明上河图》,而构成这幅图的就是那一篇篇短篇作品,微观与宏观、小巧与大气的微妙组合正是阿成的独特之处。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徐志伟对阿成比较感兴趣的是他所呈现的都市空间。在阿成的作品里,哈尔滨这座城市既擅长隐藏自己的秘密,又擅长以最琐碎敏感甚至戏谑的方式来揭示这些秘密。这或许正是阿成的都市空间的深刻与独异之处。

  阿成、迟子建写作中的世界性因素

  《绥化学院学报》林超然主编则把迟子建和阿成小说进行了别出心裁的对读。他指出,道德仍是黑龙江文学最大的母题,迟子建与阿成也不例外,他们大多数作品中人物的成功都是道德的成功,失败也是道德的失败。在以文学方式具体介入和干预当代社会时,迟子建强调的是商品因素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入侵和重大损伤;阿成则热衷写市民的俗变,写雅文化在城市的尴尬境遇。他们都是以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忠实捍卫者。其次,迟子建与阿成都是相同的文学怀乡者,而且这种怀乡已被精神化、理念化、艺术化。再次,环境本身也能成为小说的主体,小说的语言也是小说的目的,这是迟子建与阿成的创作共识,他们的小说就是语言、人物诗化的同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於可训教授做了题为《迟子建、阿成与东北作家群》的大会发言。他认为,上世纪30年代由萧红、萧军、舒群、白朗、骆宾基、端木蕻良等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对东北的文学书写奠定了人们对东北的印象,那就是黑土地、蛮荒、原始、充满苦难、具有反抗精神。但是迟子建、阿成等人的出现,有可能颠覆东北作家群给人的东北印象。相对于萧红笔下的平民百姓的愚昧和苦难,迟子建更关注平民百姓苦难中的温暖和温情。迟子建的神秘主义、泛灵论倾向比萧红更为明显。像《伪满洲国》这样的小说显示出的气象和格局都比萧红小说更大。阿成小说对哈尔滨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的市井细民的书写也丰富了东北作家群的人物画廊,尤其是对那些流亡者的塑造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迟子建、阿成的写作与北欧国家的文学有一种隐秘的呼应,例如那种神秘主义、童话风格,都是世界性因素的明证。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