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8月22日讯
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2月18日至2月28日在哈尔滨市成功举办,这届赛会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新中国成立60年来,哈尔滨市的冰雪体育从无到有,再到跨越式发展。
老档案
1955年全国冰上运动大会
记者在市档案馆找到一份1955年“全国冰上运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的档案。据载,在1955年第二届全国冰上运动会上,哈尔滨市冰上训练科(哈尔滨市体育工作队前身)参加了运动会全部项目的比赛,以绝对优势包揽了各项比赛的全部金牌,创下10个全国纪录。
在市体育局速滑档案中记录,1959年杨菊成获得第53届世界男子速度滑冰锦标赛500米银牌(与冠军成绩相同),让五星红旗首次在国际赛场升起;上世纪60年代,王金玉在世界锦标赛上打破男子全能世界纪录;1986年3月,在日本扎幌举行的第一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上,王秀丽夺得女子1000米金牌和1500米银牌;1990年,加拿大世界女子速度滑冰锦标赛上,王秀丽获得了我国速度滑冰女子首个世界冠军。
解读
为抢训练时间,冰训队曾远走他乡
据原冰球运动员、曾任哈市体委副主任的于再洲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哈尔滨还没有室内冰上训练场,每年的10月下旬才能浇冰场,要到11月才能上冰训练。
说起那段记忆,于再洲感慨地说:“那时我们是靠天训练,训练相当艰苦,江上的风像小刀子一样刮得脸生疼,10月份江面虽然结冰但冰层并不厚,队员们在上面滑,脚下的冰‘咔咔’直响,有一次冰球队就有好几个运动员脚下的冰裂了,掉进刺骨的冰水里。我们走到哪儿宿舍就安在哪儿,都是临时租借的当地大礼堂,被单往地上一铺就是床。1982年,哈尔滨市有了人工制冷露天冰场(哈尔滨冰球馆的前身),1985年政府筹资给冰场加了盖,解决了运动员全天训练的问题。1995年哈尔滨市建成了现代化的冰球馆和训练馆,运动队可以全年进行训练后,运动成绩飞速提高。如今,哈尔滨冰上比赛、训练场馆就达10余处。”
现状
冰雪赛事见证成长
目前,哈尔滨举办的冰雪赛事越来越多。像世界杯短距离速滑赛、世界杯短道速滑赛、世界杯自由式空中技巧赛、国际青少年花样滑冰大奖赛、国际冰壶邀请赛等都选择了哈尔滨。从1996年到2009年,从首次承办洲际冬季综合运动会到首次承办世界级冬季综合运动会,哈尔滨承载了中国冰雪运动太多的精彩与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