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9月1日电题:智障孩子从这里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哈尔滨市燎原学校创新理念探索特殊教育新模式
新华社记者 高增双
由于患唐氏综合症,宋志鹏出生不久就有医生断言他活不过15岁。今天的宋志鹏已经22岁,是哈尔滨市燎原学校的一名学生。周围人都说,宋志鹏的命运因燎原学校而改变,他不仅在这里登上了世界冠军领奖台,而且在这所学校踏踏实实地学到了真本领。
事实上,宋志鹏是燎原学校众多智力障碍儿童的一个缩影。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朱振德告诉记者,近年来,燎原学校按照全市教育“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工作理念,把培养学生“能生存、会生活”作为办学目标,尽其所能让智力障碍学生缺陷得到补偿,潜能得以挖掘,在历届特奥会上,燎原学校的学生获金牌百余枚,39名学生从这里毕业走上工作岗位,32名学前及小学段学生从这里回归到普通学校就读。
有信心,才会有动力
哈尔滨市燎原学校是一所以招收智力障碍儿童为主的特殊教育学校,200多名学生中,患唐氏综合症、自闭症、脑瘫、多动症和学习困难等各种病症的占了绝大多数。由于智力障碍被人看不起,学生们做事没信心、学习没有兴趣的情况相当普遍,如何提振自信心,让孩子们扬起生活的风帆,同时也让教师们的教学更有动力,成为燎原学校所有师生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特长培养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我们把特长培养的着眼点首先放在了体育教学上。”燎原学校校长张联弛说,2000年前后,学校开始在体育教学上尝试加入游泳和轮滑、滑冰项目,选了一些有兴趣同时有康复需求的学生训练。
校康复部主任、游泳队教练刘涛说,教这样的孩子游泳很辛苦,但学生和家长的毅力也让老师深受感动。刘涛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一位叫丁一的学生学游泳时的情景:“这个孩子患脑瘫,由于总合不上嘴,学憋气要先用手托下巴合上嘴再下水,呛得把吃的啥的都吐到了游泳池里。上完第一堂课,我就找到家长,可孩子妈妈说,孩子能坚持。就这样,连续多少天训练孩子都在水里呛得直吐。一天,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孩子妈妈当时也在现场,我去找她,看到孩子妈妈的时候我怔住了:她正躲在柱子后边哭。我以前几次找过她,妈妈一直对我说,没事,孩子能坚持,可此情此景当妈的更心疼,只能偷偷地哭,她是真想让孩子学会些什么。我什么也没说,把训练坚持了下来。后来,丁一真的学会了游泳,口水再不流了,体质也好多了,还拿到了全国特奥会100米蛙泳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