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市东宁内外园区两条“快腿”发展边贸
2009-10-22 15:22:4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良武 李飞 徐大勇 潘宏宇 孙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沿边行”大型系列报道圆满结束了。从8月中旬开始,历时一个半月时间,“沿边行”采访团的足迹遍及我省沿边8个地市,累计行程1.2万公里,面对面采访了100多人,间接采访了50多人,踏访了17个沿边“亮点”,共发稿28篇近5万字,为读者呈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全省沿边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编者

  黑龙江新闻网讯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来到东宁次日的早饭上,结识了由东宁吉信集团和浙江康奈集团组建的康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儒祥。通过这位年纪轻轻的“老外贸”,记者了解到东宁人在俄罗斯创建经贸合作区的故事。

  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由康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是2006年参与商务部招标、并被批准建设的我国8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也是中俄两国间唯一的经贸合作区。计划总投资20亿元,现已完成投资6亿元,入驻9家制鞋企业、2家木业企业。今年年底,3家温州制鞋企业和1家为制鞋企业做包装设备的上海纸箱企业将陆续投产。

  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我省外经贸额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截至9月末,东宁口岸鞋类半成品出口额却同比增加了60%。

  “2007年和2008年,合作区鞋产量分别为1200万双、1500万双。今年生产1800万双鞋还得说是保守数字。4家新企业的投产很能说明问题。”刘儒祥用一组数字说话。

  记者随即驱车来到紧邻东宁口岸的吉信公司国际货运中转站。偌大的仓库里,堆满了浙江、福建、河南生产的各种鞋料,工人正在忙碌地卸料。“1800万双鞋是什么概念?”听了记者的提问,保管员苗立新告诉记者:“每天,装卸工都要将容量为120立方米的集装箱专用车装满鞋料,然后从这里发往俄罗斯。如果加上附近的果菜仓库的发运量,那么每个月都有100多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专用车发往俄罗斯。”

吉信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卸下发往俄罗斯的鞋料。记者李飞摄

  经贸合作区采取的是跨境连锁加工生产模式,即国内生产半成品——低关税出口——境外合作区组装成品并销售。这种模式成本低,效益高,一双成品鞋俄罗斯进口关税为60%,半成品为15%。目前,入驻合作区的企业都完成了企业注册、商标注册,完全是“俄罗斯制造”,零风险。去年俄罗斯灰色清关期间,该经贸合作区企业凭借一应俱全的俄罗斯生产证明、质检单、运输证明、半成品出关报关单,在莫斯科、叶卡捷琳堡等市场被扣压的鞋产品很快被放行。今年六、七月份,俄罗斯再次发生灰色清关,不到一周时间,该经贸合作区生产的鞋产品便全部取回。

  2008年,合作区实现销售收入8140万美元。项目建设启动以来,累计带动国内人员赴俄务工5200多人次,拉动国内商品出口10亿元,带动国内实现税金2000万元。据测算,未来几年60家企业入驻并达产达效后,合作区鞋、服装、家具产能分别可达3000万双、1000万件、60万套,年销售额248亿元,利税46亿余元,带动国内出口贸易26亿美元,同时解决6000人的就业。

  经过几年的打拼,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金”字招牌响当当,受到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青睐。今年6月,实木复合地板销量全国第一的圣象集团主动找到吉信集团,签下3亿元的板材半成品生产合同,还有意合作组建股份制企业。“以前招商,我们全国跑断了腿。现在守在家门口,全国客商找上门。”刘儒祥有感而发。

  拨通电话,记者采访了身在外地的圣象集团绥芬河分公司总经理杨晓沨。他说,和吉信集团合作等于拿到了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生产的大量优质板材原料,这是圣象集团的战略选择。

  俄罗斯市场对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产品需求惊人。眼下,康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已联手多家国内巨头型企业,只待东风一起,立马扬帆远航。

  另据了解,由东宁华宇集团牵头建设的俄罗斯十月区华宇工业园,规划占地120公顷,总投资16亿元,重点发展轻纺、木材、建材等产业。目前,工业园入驻企业8户,完成投资4.7亿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6500万美元,累计带动国内人员出国务工4000多人次。

  东宁县还在县里规划建设了木材加工、对俄进出口加工、黑木耳、松子加工和中俄机电等6个工业园区,引进企业79户,其中57户建成投产。据统计,境内外园区规划面积978公顷,已入驻企业100户,其中76户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投资22.3亿元。跨国连锁特征鲜明、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正在中俄边境线上刮起阵阵劲风。

  记者手记:为执著和魄力叫好

  从事新闻行业多年,多次接触过东宁人。东宁地处群山环绕之中,同时又是公认的“塞北小江南”。个人对东宁人的评价是:勤劳朴实,智慧大气。

  县内6个园区、国外两大园区,各个“神通广大”,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还是全国首创、独一无二。这足以印证,东宁人的魄力确实不小。

  面对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变化,东宁人一手拿着勤劳朴实之盾,一手举起智慧大气之矛,终于闯出了一条合规而宽敞的发展之路。在东宁采访的日子里,看着东宁人匆匆的脚步,记者感觉到他们希望在胸,直向前行,路会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