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哈尔滨市救死扶伤女医生:我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
2009-11-15 14:13:2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叶滨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4日讯 “我只是众多援助非洲国家的中国医务人员中的普通一员,救死扶伤无国界,作为中国医生,能有幸到国外去进行人道主义支援,我深感荣幸。虽然已经回国一年多了,但我仍怀念在非洲的日子,牵挂那些我曾经治疗过的患者。”这是哈尔滨市第六医院眼科主任尹星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的话。

  自荐援非获得批准

  问及哈医大研究生毕业的尹星淑是如何成为援非医生的,她一笑,“这非常偶然,2006年初我听说省卫生厅准备在全省招募一批眼科医生去非洲国家工作,便到有关部门报名,经过专门审核后,我的请求被批准了,院领导也给予了极大支持,经过几个月的语言培训,我踏上了援非的道路。”

  交谈中,记者得知尹星淑参加的是黑龙江省第27批援助毛里塔尼亚医疗队,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是一个有着103万平方公里领土非洲国家。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法语为通用语言。该国的医疗卫生条件十分简陋,缺医少药,全国共有医生不足500人,病床只有几千张。

  据了解,从1968年起至今,黑龙江省已经不间断地派出了28批医疗援助队赴毛里塔尼亚。医疗队大多工作在首都主要医院以外的平民医院或省、市级医院,很多医疗点的队员甚至是当地唯一的医务人员。毛里塔尼亚医疗队不仅治愈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还克服医疗设备、药品短缺等困难,成功地开展了多项难度较大的技术服务,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并将针灸等中国传统医药技术和诊疗方法带到当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医疗队通过与当地医务人员一起工作,通过临床带教等多种形式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医疗技术,促进了当地医疗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留下了不走的“医疗队”。

  尹星淑告诉记者,“在非洲的日子,工作环境简陋,生活条件也很艰苦。生活艰苦还在其次,更为可怕的是由于当地气温较高,最高温度能达到摄氏50℃至摄氏60℃,最冷的时候白天也会达到摄氏30℃,常年蚊子横行,稍不留神就会得疟疾病。”

  感觉到一种被需要

  说起在非洲的经历,尹星淑说,“在那里,我感到了一种被需要。”

  尹星淑行医的地方是基法市医院,规模比哈尔滨市的县级医院还要小很多,有几十名工作人员,她是全院唯一的眼科医生。基法市医院眼科只有一位男护士,这个名叫哈马度的黑皮肤的男护士成了尹星淑和患者们沟通的桥梁。有病人的时候,尹星淑用法语和护士交流意见,然后由护士再将患者说的阿拉伯语翻译成法语告诉她,但由于尹星淑的法语程度不高,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用手势和画图及资料图片来向患者展示病情,以便让患者更好地理解医生的意图。“虽然语言不通,但交流绝对没问题,这全归功于哈马度的聪明,在工作中,这个黑人护士几乎能准确理我的每一个手势的意思,他可以承担除了手术以外的所有眼科工作,但这个‘洋学生’并不是我带出来的,他是经过好几批援非中国医生的熏陶而成才的。”尹星淑这样评价着她的异国助手。

  在行医过程中,尹星淑更加感受到了这个非洲国家因为医疗技术落后而导致的患者看病难。“如果不是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当地人多数是不会踏入医院的。特别是眼病,也正因为缺医少药,而导致相当数量的人致盲。”她告诉记者,河盲是一些非洲国家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国内医生很少了解此病,目前全球患者1800万人,其中约有30万完全失明,还有1亿2千万人有感染危险。这种病的传播媒介是一种叮人的黑苍蝇,该病在眼部常表现为白内障和青光眼。

  从2006年7月到2008年7月,尹星淑每天都为数十位患者诊治眼病,累计下来,有4000多名患者经过她的治疗,眼病得到控制或痊愈,有300多眼部表现为白内障和青光眼病变的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手术和特效药的治疗,避免了进一步恶化而失明的危险。

  真情友谊无国界

  尹星淑说,“在毛里塔尼亚,街头巷尾的很多年轻人衣着入时,有的还穿着印有中国明星的文化衫,由于中国几十年如一日的无私援助,当地人对中国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友好和发自内心的尊重。”

  在医院里,患者以让中国专家看病为荣,他们对中国医生的治疗表现出的是完全的配合和彻底的信任,每当患者的病情经过治疗好转后,朴实的毛里塔尼亚人便会送瓶饮料或送一个虽然廉价但做工精美的木制或石制装饰品给尹星淑,而每当这样的时候,尹星淑都会婉言谢绝,但更多的时候是拒绝不了的,因为这真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谢。

  两年间,尹星淑和同她一起援非的黑龙江医疗队成员们一起,以优质的医疗服务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当地传为美谈,也受到当地人的尊敬和爱戴。当地群众多次自发为他们送来美食和一些日常用品,有的群众还邀请她们到家中做客,参加他们的生日聚会、结婚典礼。

  尹星淑在她的援非工作总结中写道,作为中国医疗队员,从哈尔滨的医院走出国界,代表的就是国家,通过这次援非经历,感觉到自己的视野更开扩了,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更强了。

  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说,几十年以来,黑龙江省援外医疗队将帮助受援国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水平视为一种责任,将救治受援国患者做为一种使命。非洲国家的人民群众在接触黑龙江省的援外医疗队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中国医生的无私奉献精神、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从而认识了中国并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