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双拥模范城”双城市建个烈士陵园缘何如此难?
2009-12-07 07:11:0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林晓蕾 王铁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烈士陵园鸟瞰图

 

 

陵园遗址区

 

 

临时烈士陵园场所

 

 

位于烈士陵园新址的主体纪念碑已经封顶。

 

  东北网12月7日讯 日前,双城市建成村的村民向本报反映,双城市政府部门在他们村口建烈士陵园,而且还毁掉了许多树木。本报记者近日前往采访,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作为“双拥模范城”的双城市为了建一个烈士陵园“折腾”了六七年,而到现在,烈士陵园还没有完全建好,烈士的英魂迟迟得不到安息。

  烈士陵园命运多舛

  旧址烈士陵园旧址满眼破败

  12月1日,在知情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双城市,在紧邻双城市殡葬服务中心的双城市烈士陵园门前。记者看到,陵园一扇大铁门已经残破不堪,正对着铁门的一幢房子大门紧锁,门前的台阶都已经露出了水泥底色。房前的大片空地上,荒草丛生。房子的左侧,树立了两个烈士纪念碑,纪念碑还很新,只是四周堆满了砖头瓦砾,荒草几乎将烈士墓掩埋。


  转到房子后面,四个石碑靠墙而立,有的石碑已经破损,上面没有任何刻字。在距离这幢房子不远处,是革命烈士王柏樟之墓,知情人说,这座墓碑是2000年修建的,所以保存的非常好。只是,在烈士的墓碑旁边不知何故出现了一个大深坑,坑边周围堆放着各种垃圾,与烈士的黑色大理石墓极不相称。环顾这一片空地,满眼的荒草被白雪半遮半掩,乌鸦偶尔停留在烈士的墓碑上,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显得格外凄凉。

  双城市烈士陵园可谓命运多舛。据记者了解,原双城烈士陵园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建成年限过长,并且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维护,致使原烈士陵园残破过度,2003年经双城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引进民营资本由其负责在原烈士陵园南侧同等面积置换重新建设烈士陵园。然而,新烈士陵园建成后,黑龙江省民政部门认为,新陵园设计不够科学,规划不尽合理,而且施工质量差,决定将这里作为暂时性的烈士陵园场所,并要求双城市重新修建永久性陵园。

 孤独的烈士墓

  新烈士陵园“折腾”6年初建成

  随后,记者赶往位于双城市建成村的烈士陵园新址。在烈士陵园新址,记者看到,主体纪念碑已经封顶。工程公告上显示这块被圈起来的地的面积达4000平方米,要建28座烈士墓。

  听说记者来采访,居住在烈士陵园新址附近的一些村民围拢过来。村民们说,他们反对政府在自家门口修建烈士陵园。在村民们传统的意识里,这件事不吉利。而且一些村民的出行也可能因为修建烈士陵园而变得不方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说:“我们村的蔬菜平时都是由这片林子里的那条小路运出去的,村里的孩子也都是从这条路上上学放学的,陵园修起来,外运蔬菜要改道多走几里地不算,很多孩子上学也不方便。”

  但村民们的反对没有得到回应。2009年夏天,施工人员开始在村口圈地,还砍掉了很多树木。村民李娟(化名)说,她母亲现在七十多岁了,这些树还是母亲年轻时栽下的。建成村村民为此事多次上访。

  在这期间,村里还发生了一件事情,一夜之间,砍掉树木残留的树坑全部被土填实了,早起喂牛的村民王某看到了这一幕,十分气愤。他告诉记者,看样子是连夜干的,填了一宿。村民向记者指认了当时被砍掉的树木的遗址,由于被土填实,已经看不出任何痕迹了。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2007年,双城市民政局的一份报告显示,为建设“红色基地”,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双城市对烈士陵园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将其迁址到双城市承旭公园南侧。规划中的新陵园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分为民族英雄区、革命烈士区、历史名人区三个区域。但此项规划不了了之。

  知情人告诉记者,2007年,双城市政府决定在城东的三得利酒厂附近一块远离市区的场地修建烈士陵园。由于该场地上有一些荒坟,有关部门在当地的电视上连续很长时间播报通知,要求荒坟的家属进行迁坟,并对部分基础设施工程进行了建设。可在2009年初,市里突然又取消了在那片地区的修建规划,说是改迁到了张家窝棚附近,而到了今年夏天,工程又在建成村村口动工了。

  建成村村民王某透露,他们从三得利酒厂附近的居民那里了解到,之所以对酒厂附近的规划改迁,是酒厂与当地政府直接达成了某种协议,而且又由于距离村民居住区太近,张家窝棚的村民纷纷上访,使得这个地址也终告作废。最终,陵园新址定在了居民同样密集的建成村。民政:政府干点儿事不容易 12月1日,记者来到双城市民政局。


  办公室付主任称主管此事的副局长不在,对于这件事他也说不清楚。正当记者表示要见局长时,一名女工作人员过来告诉付主任,局长让信一文接待采访。在新烈士陵园工地的鸟瞰图上,信一文的职务被标为“工程协调”。

  在民政局的安置办公室,记者见到了信一文,刚讲明采访意图,信一文便开始“诉苦”。他说,2003年建成的烈士陵园被上级主管部门批评了,说规划不合理。烈士韩光弟(音)的女儿也多次找到双城市民政局,认为烈士陵园不能建在殡仪馆旁边,还捐出了2万元钱要求迁址重建烈士陵园。另外,烈士陵园距离双城市市区较远,中小学生们祭扫不方便。综合上述种种原因,双城市决定重建烈士陵园。但是,重建又遭遇了重重阻力。“个别村民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上访,政府干点儿事不容易。”

  建个烈士陵园也需要拖六七年吗?这件事对政府来说是很难的事情吗?面对记者的质疑,信一文表示对之前的情况不清楚。

  至于村民们反映的情况,信一文坚决予以否认。信一文表示重建地址几经变迁,但不存在买地卖地的情况,更不存在砍树毁树的情况。

  此前,有媒体针对新烈士陵园相关审批手续是否齐备的问题采访了双城市规划局,得到的答复是手续不全。对于这个问题,信一文告诉记者,新烈士陵园的各项审批手续正在陆续办理中,全办下来大概需要两年的时间,为了赶上明年的清明节祭扫,只能是一边办手续一边开工建设了。那么,是谁决定让一个土地、规划等各项审批手续都不全的烈士陵园开工建设的呢?信一文称自己对此不了解。

  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明确规定,项目规划建设及更改的正规步骤应该是先拟定选址意见书,而后在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第26条);之后由规划部门经审批后下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第37条);在走完上述相关步骤后由当地政府部门下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40条)。

  那么,手续不全的新烈士陵园今后会不会因未经审批或规划不合理等原因遭遇与旧烈士陵园同样的噩运呢?破败的烈士陵园多次被“曝光” 在百度,输入“双城市”和“烈士陵园”的字样,就可以找到多篇关于烈士陵园的报道。200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省内媒体曾报道了双城市烈士陵园因搬迁而混乱不堪的文章。三年后,也就是2008年,该媒体的记者再次来到双城市烈士陵园,发现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新的烈士陵园仍未建成,在原来的陵园内,破碎的烈士墓碑横七竖八地歪倒在垃圾和荒草丛中。”

  2009年清明前,省内媒体以《双城原烈士陵园被迁已6年新烈士陵园还在纸上》为题又对双城市烈士陵园进行了报道。报道称,“本报去年3月24日以《双城烈士陵园满眼破败》为题,报道了双城市烈士陵园旧址改做他用、新陵园迟迟未见建成的问题,当时,双城市有关部门承诺2008年底完成新烈士陵园的一期建设。可是,一年时间过去了,近日,双城市民再次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那里的新旧烈士陵园都没有影。”

  在这篇报道中,记者了解到,2003年经双城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引进民营资本由其负责在原烈士陵园南侧同等面积置换重新建设烈士陵园。然而,新烈士陵园建成后,省市民政部门认为,新陵园设计不够科学,规划不尽合理,而且,施工质量差。这里就暂时成为烈士陵园临时场所。2007年,双城市政府为此再次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将烈士陵园新址选在双城市承旭公园南侧。

  在省内媒体多次舆论监督下,省民政厅对双城市烈士陵园保护管理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在新烈士陵园没有建成之前,原有烈士陵园要保持园容园貌整洁,保持庄严肃穆。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在记者此次的走访中看到。不求大求阔,量入为出地为革命烈士墓建一个安放之处,让人们在每年清明时节有一个追思先烈的地方,咋就这么难呢?

  值得一提的是,双城市是“省级双拥模范城”,2007年2月,还被推荐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可是,烈士们的英魂恰恰就在这座“双拥模范城”里迟迟得不到安息。 相关链接 新烈士陵园基本概况 新烈士陵园由省建设厅北方设计院规划设计,新陵园设计占地6万平方米,具体规划为3个区域:革命烈士区、民族英雄区、历史名人区。规划建设展览馆、广场、烈士纪念碑、办公楼,建设小溪、长廊和雕塑,同时建设荷花池、牡丹园、玫瑰园、丁香园、葡萄园。

  该工程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将分三期建设完成。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