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龙江改造中低产田216万亩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亿斤
2010-01-31 09:24:3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砾 常忠宝 马云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2009年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凝神聚力,加快脚步,保持了快速推进态势,上演亮丽“升级版”。

  资金投入大幅增加跃上新台阶

  2009年,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支持力度,我省使用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总额不断增加,达到9.95亿元,比上年增长33%。同时,我省充分利用世行和开行贷款,使用世行贷款3796万元,实施项目31个;落实开行贷款项目18个,贷款总额2.94亿元。此外,我省积极启动北欧农机贷款项目,省农业开发办申报的《关于利用北欧投资银行贷款购置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的请示》获得省发改委批复,并确定了招标采购公司,为贷款及设备顺利投放奠定了基础。

  2009年,我省加大了配套及自筹资金力度,省财政厅及时安排资金,确保落实配套资金;一些市、县以高出规定比例安排配套资金,投入更多资金推进开发建设;完善“一事一议”政策,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激励引导企业和农民投资投劳。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

  2009年,我省农业开发实施了一批水利工程。据统计,实施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5个,新增灌溉面积5.5万亩,改善水田面积26.5万亩。2009年,我省共投入中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25亿元,组建农机合作社35个,并对农民购置农机予以补贴,项目区购置农用机械2120台套,新增农机总动力3.8万千瓦,新增规模化经营土地80万亩。2009年,共投入中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600万元,新建高标准育秧大棚1.1万栋,面积达220万平方米。

  2009年我省共改造中低产田216.68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67亿斤,为支撑我省粮食大省地位做出贡献。


 

  十大优势产业提速实现新突破

  2009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推进水稻、大豆、玉米、奶牛、肉牛、生猪、马铃薯、亚麻、蔬菜、山特产品十大优势产业,加速构筑我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同时,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针对我国乳品市场出现的新情况,省农业开发办提出扶持奶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全省共投入中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0785万元,实行无偿补助和贷款贴息两种方式,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260个。

  高标准示范区精心打造新亮点

  2009年,农业开发部门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建设一批代表黑龙江现代农业水平的高标准水田旱田示范区。

  在庆安、北林、绥棱建设200万亩三县(区)集中连片优质粳稻示范区。该示范区全部建成后,将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4亿斤,节水2亿立方米,增加耕地3万亩。2009年,共投入中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260万元,支持三县(区)建设高标准水田。目前,该示范区完成建设面积21万亩。

  在肇东建设50万亩玉米吨田示范区,采用现代耕作方式,将小田块改造成2000亩左右大田块,实行全程机械化,建设黑龙江旱作农业“第一田”。2009年,共投入中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7566万元,支持肇东建设玉米吨田示范区。目前,该示范区完成建设面积8.5万亩,玉米亩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9年,省农业开发在北部地区建设麦豆轮作示范区,以麦救豆,探索解决大豆多年重迎茬种植严重减产问题。2009年,共投入中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280万元,建设麦豆轮作示范区9个,面积15万亩。麦豆轮作示范区小麦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到650斤,比种植大豆效益高30%以上。

  生态环境改善又有新进展

  2009年我省深入实施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全省共实施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16个,完成总投资114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88万亩。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628万斤,农民人均增收158元,减少贫困人口31177人,提高植被覆盖率4.77%,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79.2平方公里。同时,继续积极推广“旱改水”治涝模式、节水灌溉治理干旱模式等,全省出现了一批生态环境治理较好、农业可持续发展效果明显的优秀项目区。

  科技进步成效突出硕果累累

  我省大力实施良种良法示范推广行动、科技园区建设行动、科技服务体系完善行动、农民素质提升行动。2009年,项目区繁育水稻、大豆、玉米三大作物高产、高效、抗逆性强新品种47个,推广高效种养技术62项。依托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科技园区、良种繁育基地和高产示范田,加强科技合作。我省北部地区麦豆轮作项目县均建立1000亩科技示范核心区,省农科院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整地、施肥、用种、打井、使用灌溉设备,项目区生产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建立市场化、开放式运行模式,共有26个项目单位吸收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同时,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建起了农民科技书屋。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