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松花江路桥工程工地农民工速写:冬季他们坚守在松花江上
2010-02-08 11:18:5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阴祖峰 杨兴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严寒中的松花江公路大桥勘探工地。

  东北网2月8日讯 去年入冬以来,哈尔滨屡破历史低温纪录,“冰城”更加名副其实。除却玩兴正浓的外地游客,更多的市民都选择“宅居”在温暖的家中。可有这样一群农民工,他们顽强地和寒冷交锋、与时间赛跑,为我们的城市发展铺垫着最质朴的底色。近日,记者走访了松花江上三处正在施工的路桥工程现场,认识了这样几位农民工兄弟。

  冰雪大世界旁的钻探工

  经过三天的连续降温,哈尔滨1月28日的气温降至-28℃,空旷的松花江冰面上更是寒风刺骨。满脸稚气的于建波一边嚼着“冰烧饼”,一边喝着“冰水”。从1月1日踏上哈尔滨的那天起,小于就认识了什么叫“冷”。

  “我跟家里说我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旁边打井。”今年22岁的于建波是内蒙古赤峰人,他第一次来哈尔滨务工,就是为将于春季开工的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建工程进行桥墩基础地质勘测。也正因为是江桥建设,所以只能在江面结冰的冬季进行勘测。

  尽管工友提醒小于要“全副武装”,可出工第一天的零下二十几摄氏度低温还是把他冻傻眼了。“这么厚的棉袄和棉鞋我在家里从来没穿过!”小于指着身上冻满泥水的黑棉袄说,“干起活来就不冷了,有时候还满头大汗呢。可是出完汗,风一吹就更冷了———我们都不怕干活,就怕闲着。”

  小于的哥哥建国只比他大一岁,出来务工已经两年了,现在是机长。为了保证钻探质量和效率,小于和哥哥所在的机组每天从早7点开始不间断地工作到下午5点半,每个钻孔都要打到水下60米深。

  “午餐时有人给送烧饼和咸菜,就在露天吃———有时顾不上吃饭,一会儿热饭就变成了冰餐。”他们是全部10多个机组中效率最高的一个,已经完成了6个钻孔的勘测。

  由于冬天雇人难,小于的工资被涨到每天80块钱,还包吃包住,小哥俩目前唯一的消费就是5块钱一包的“黄山”。第一次来哈尔滨的小于没机会走上中央大街,连近在咫尺的冰雪大世界也只是利用休息时间跑过去望一望:“这么看也挺漂亮的———过年就可以回家了,有机会想再来哈尔滨,看看这块儿的夏天什么样。”


 

  女儿的电话最解乏

  何家沟跨河路桥工程是友谊西路的咽喉,180多人昼夜施工,工程机械多得数不过来,是江面上最热闹的工地。

  在露天的电焊区,身穿薄衣的刘师傅一手拿焊枪,一手拿防护罩,耀眼的火花乱溅过后,大家都赞叹说:“这焊缝真和衣服的针脚一样整齐!

  两年前,51岁的望奎县农民刘士范拿起焊枪进城打工,如今已是何家沟工地上数一数二的电焊师傅。“温度对焊工影响很大,冬天要防止焊接脆裂和变形。”由于今年冬天哈市气温偏低,刘师傅在焊接时总要对材料进行预热和缓冷,无形中就延长了工作时间。有时为了焊接一个工件,他常常一蹲就是几个小时,遇到狭窄的焊接部位,他还要脱去棉衣换上相对单薄的工作服,手指被冻得甚至回不过来弯。“最冷那几天焊枪都拿不住,我们只好回屋里缓缓再出来干。”过大的工作量让刘师傅眼睛总是发涩和流泪,而他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早睡早起。

  “我们一起出来干活的有许多人,都在一个工地上也好有个照应”,正和工人们一起搬钢筋的于长生是这一工区的工长,他和刘师傅一样都是望奎人。“农民干的主要还是体力活儿,不过都是‘万能工’,扔下笤帚就是耙子,搬运、搅拌、绑钢筋,什么活儿都得能上手。”于长生今年32岁,外出务工已经好多年了,参与过公滨路、二环路等工程的修建,“夏天是热,可我们找个树阴、冲个凉水就行了;可这冬天的冷真是让人没处躲没处藏……”

  为了赶工期,于长生和工人们春节只能休息三两天,现在他每隔两天都会往家里挂电话和自己4岁的女儿小宛汝聊天,“4岁的小孩儿还不太会说话呢,可只要听到我姑娘的动静,我就不觉得累了”,于长生笑着说。

  加有生姜的洗脚水

  从河家沟沿着冰冻的松花江西行,没多远就是三环路西线跨松花江大桥的施工现场,周边没有一栋像样的房子,寒冷让这个远离城区的工地一片寂静。

  据了解,三环西线跨江桥是哈市首座悬索桥,也是目前省内最长的一座跨江大型桥梁工程。自去年12月份开工以来,工程桩基施工迅速,北侧已完成主塔平台钢管桩施工100余根,南侧已经完成主墩施工平台搭设和锚墩围堰搭设。

  来自宾县的马国富和肇东的郭树林是工友。马国富说:“我俩都是第一次参与冬季工程建设,以前都是夏天干工民建———这里荒郊野岭的没有啥遮拦,外面站一会儿就全冻透了!”小马拉紧了身上的军大衣说。“因为有时还要爬上爬下,穿多了不方便,衣服没多厚,手套也是……”郭树林伸出手套说:“和衣服一个道理,厚了就笨了。”

  小郭说:“干起活来身上和手上也就不冷了,可脚还是受不了。”由于时不时会接触到水,所以两人穿的大棉鞋上满是冰粒。“晚上放炉子边上烘一宿就好了,我们宿舍有8双棉鞋要烘,老壮观啦———就是味道不太好。”两个年轻人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如果出汗着了风寒,我们就按家里说的用生姜水泡脚,泡半个小时,祛寒又解乏!”小马说,最开始是他的妈妈当偏方告诉自己的,可后来大家都传开了,于是厨房的生姜耗用量远远超过了大葱和大蒜。

  因为工地远离城区,所以他们平时没有什么消遣,小马说:“吃过晚饭、泡过脚后基本都是倒头就睡。”小郭接话:“偶尔会谈谈有关姑娘的话题。”小马立刻涨红了脸。小郭笑着拍着小马的肩膀说:“有人给他介绍了对象,过年回家就相亲去!”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