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0日讯 虎年的春节,对于大庆龙凤区的农民来说,那叫一个美。大年三十,坐在宽敞明亮的别墅里,全家人吃着热腾腾的饺子,看着46英寸的液晶电视,那感觉,就像做梦一样。而这一切,都源于去年龙凤区率先在全市完成了农村泥草房改造,使全区农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更使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悄然的变化。
“住新房了,屋里铺上地板砖了,谁也不舍得往地上吐痰,而且进屋要换拖鞋,串门的人少了。现在,家家新屋里都有一个小痰盂,久而久之的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自然就养成了。”“现在手头宽绰了,也应该像城里人一样好好活一回,而且咱离新村这么近,差距也不应该太大。”对于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村民们心里开始有了一个个小九九,不少村民在装修新居时还请来了设计师,随便你走进哪一户新居,都会有一种惊喜。
敲开刘高手村村民郭风的家,24平方米的客厅里,46英寸的液晶电视挂在了淡黄色的电视墙上,两侧是城里人摆设的新式绢花。淡粉色的卧室、淡蓝色的儿童房内,碎花的窗帘和床罩搭配得体,落地的飘窗前,摆放着观叶的发财树。屋里是地热,男主人正穿着睡衣在电脑前查找信息。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这就是农村。而村民林平家,室内的设计风格则接近于欧式。红色的沙发,淡紫和桔黄相间的电视墙旁,放着两盆植物盆景,新颖别致的衣柜前挂着新照的水晶照,无处不弥漫着一种浪漫的情调。
新居的落成,使农民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有的农户甚至变为城里人羡慕的对象。厨房里,这边女主人在案板上切菜,那边电磁炉里的鱼已经炖上,免去了昔日锅上做饭锅下添柴的“烟熏火燎、户户冒烟”的落后用能方式。
环境的改变,带来的是吃、穿、行的改变。出门、走亲家穿的是皮鞋,女人脖子上戴的是白金项链,几家致富大户的媳妇们还穿起了貂皮大衣;手里有了余钱的种植、养殖、运输大户们,还买起了小轿车,现在全区农民光私家车就有237台;冰箱、彩电、手机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村民要想“改善”生活,到路边的熟食店买些猪肝、烧鸡之类的熟食或给附近的小吃部打个电话,饭菜就会送到家。过生日、红白喜事都到饭店里喝上几盅。三八节的时候,村里组织妇女们搞些自娱自乐的节目,几个要好的姐妹,还到小餐馆里撮上一顿。
采访中,记者听村民们说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变化。以前,这里的男女谈恋爱,无非是在柴垛边、地垄旁、树地里。如今,镇里成对的青年男女则出现在休闲广场、电影院、咖啡厅里。不仅青年男女如此,一些中老年人饭后也手挽手地在新建的休闲广场上散步。他们说,只有这样过,生活才有滋有味。
最近,又一个让人兴奋的消息传来,这里的村民要全部变成市民,目前区里已为一部分村民变更了城市户口,享受医疗、养老保险等待遇。现代文明,缩小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别。龙凤区村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向城里人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