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9日讯 昨天15时许,脱逃长达13天之久的陈聪聪在南岗区学府头道街上一家10平方米大小的仓买店内被警方缉拿归案。兴旺仓买所在的位置,正是哈尔滨流动人口较集中的白家堡地区。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了仓买店主张涛,听他“还原”了陈聪聪被捕前的最后片段……
火眼金睛——
一眼认出越狱逃犯
在学府头道街,兴旺仓买店并不起眼。推开小店的门,柜台后方醒目地挂着“小本经营、概不赊欠”的字条。30岁的仓买店小老板张涛做梦都没有想到,新年过后的第一笔欠账竟是“赊”给了脱逃了13天的罪犯陈聪聪。
昨天16时许,张涛向记者讲述了小店里刚刚发生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张涛告诉记者,15时许,他的小店儿里只有附近居民楼里的一位大爷在选购商品。就在这时,一名身穿灰黑色棉袄、灰色棉裤,神情狼狈的男子推开门进了屋。张涛一愣,他一眼认出这张瘦弱的脸孔就是门旁张贴的通缉令上的那名通缉犯。
“他没穿外裤,身上、脸上都很脏,看着很狼狈,一瞬间我就认出来了……”据张涛讲,仅仅是一瞬间的对视,对方的眼神瞬间变得惊恐起来。只见男子迅速转身,推门离去。几秒钟后,男子又推门再次进屋。张涛说,他再次走进店里时,我只感觉心里“咯噔”一下子。他走到柜台前指着通缉令说:“你能看出来吧?”“能看出来,墙上贴的就是你!”买货的大爷听到了这两句“镇定”的对话,吓得蹲到了小店的角落里……
崩溃逃犯——
逃得太累神情疲惫
张涛说,自知已经暴露身份的陈聪聪疲惫地坐到张涛身边的货架上:“大哥,我想打个电话。”陈聪聪拿起柜台上的电话拨出了一组号码。张涛隐约听他对着电话低语了几句,但说什么张涛没有听清,只知道话筒另一端是个女性的声音,在那张消瘦、脏污的脸上只看得出疲惫的神情。电话挂断后,陈聪聪突然冒出一句:“认出来了吧,我就是越狱的逃犯!”听到这里,张涛反而平静下来:“那就坐下歇会儿,喝口水吧。”
张涛向记者介绍说,他给陈聪聪递过一瓶矿泉水和两个面包。在陈聪聪狼吞虎咽吃面包的时候,自己的媳妇抱着宠物狗进了屋。见到此情景,她也没敢问什么。吞下两个面包后,陈聪聪主动跟张涛打开了“话匣子”:“我逃得太累了。”张涛接下了话茬:“那就投案吧!”媳妇听到这几句话感到害怕,躲到饮料箱的后面。张涛看陈聪聪没有动作,就拿起了电话……与此同时,大批民警也已赶到了仓买店的门前……
街坊邻居——
逃犯被抓百姓心安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每天交车后,都要到兴旺仓买买包烟。15时10分左右,刚要进仓买店的王师傅觉得仓买店附近的气氛不同寻常。随后一幕警匪片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场景出现在眼前:几十名警察从仓买店鱼贯而出,将一名身着灰黑色棉袄的男子紧紧围住,并很快带进警车。王师傅这才知道,出租车司机们每天都在关注的通缉犯竟然在自家门口的小店儿里被警方抓获了。
王师傅告诉记者,当时他心里长出了一口气。因为白家堡地区一直是治安的重点,平日里外来人员“龙蛇混杂”,是片“老大难”的城区。没想到全城搜捕的逃犯真的就在自家门口藏匿着,要不是被警方抓获,老百姓不知道还得多久才能安心。想想张涛能一眼认出越狱逃犯还真是不简单,这么多天来的警民协作还真是不容易!
张涛告诉记者,陈聪聪被民警带走后他才感到后怕,随后将亲友叫到店里“壮胆”。18时许,张涛和亲友在店里看到了陈聪聪在仓买店被抓捕的新闻,紧张的情绪仍久久不能平复……
天天巡查——
辖区居民个个警觉
白家堡社区的邵主任说,白家堡社区在册人口多达万人,其中超过一半的民宅是棚户区,每年都有3000多外来人口住进白家堡地区。该地区已很少有本地居民居住,大部分房屋被出租给外来务工等流动人员,管理部门很难对暂住居民进行逐一登记。
据张涛回忆,黎明监狱两名越狱犯逃跑消息见报的当天,辖区民警就来到他的仓买店,将通缉令粘贴在仓买门口。民警多次提醒他和邻居:白家堡环境复杂,很可能成为逃犯的藏匿点。这十多天来,辖区民警每天都到他的仓买店巡视,反复提醒他留意可疑人员。正是由于辖区民警“耳提面命”的巡察提醒,使他提高了警觉:与陈聪聪第一眼“照面”时,才能一眼就认出通缉犯。
记者采访了相关法律方面的专家,询问了脱逃罪相关的法律规定。据介绍,脱逃犯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行为。所谓“脱逃”,是指行为人逃离司法机关监管场所的行为,主要是指从监狱、看守所、拘留所等监管场所逃跑,也包括在押解途中逃跑。依照我国刑法,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