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3月19日讯者 过去的一年,北安市顺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大胆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在土地流转扶持政策、机制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
为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北安市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入户座谈、召开田间博览会等方式,让示范区农户深刻认识到土地规模经营的产出效益和比较优势,使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扩大规模经营面积,为进一步顺利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土地流转后,很多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突然闲下来没事干。为此,北安市在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过程中,不但对实行规模经营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激励规模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而且,全市各级组织各显其能,积极为土地流转户寻求新的致富门路,确保农民失地不失业。城郊乡双青村有耕地面积1.54万亩。
去年,村农机合作社首次连片经营,采取机械化作业。实行土地流转后,由农机合作社对集中起来的土地统一经营,全程采用大机械作业,全程实行标准化耕作,做到整地、购种、播种、施肥、药剂除草、收割“六个统一”,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单产,增加了总产,改善了品质,增加了收益,有效保障了农民与合作社的效益。在大灾之年规模经营的1.12万亩大豆没有一亩出现倒伏,亩产达260斤,以国家大豆保护收购价1.85元为标准,流转土地农户每亩净得294.15元,再加上国家发放的粮食直补金每亩55.35元,每亩净收入达349.5元,村集体积累增加了30万元。更重要的是土地流转出去之后,对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还积极帮农民找就业门路,把有一技之长的农民集中起来,送到建筑工地上当瓦工、木工,还介绍一部分村民去昌泰水泥等企业当装卸工。有许多农民还搞起了养殖业。
北安市除农机合作社经营模式外,还实行了股份合作、家庭农场经营、场县共建经营和集体经营等模式,来加速土地流转。2009年全市的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7万亩,占全市农村耕地面积的33%,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5.8万亩,占全市农村耕地面积的26%。土地实现流转后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了经营主体和流转农户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