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3月24日讯 日前,国家测绘局配备给黑龙江省测绘局的两架无人驾驶飞机运抵哈尔滨市,结束了我省没有“无人机”的历史。这两架引进的“中国测绘无人机”,将为我省新农村建设提供基础测绘和航空观测服务,其中包括农村国土资源监察、应急救灾、小城镇建设规划,以及农村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测绘等,同时还可用于抢险救灾、监测森林火灾等。
配备GPS卫星系统
这两架固定翼轻型无人机,机身长度2.02米,翼展为2.5米,最大起飞重量为10公斤。每台“无人机”内部装有1架数码相机,同时还设有GPS卫星定位系统、地面监测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配套软件系统。
最高时速130公里
据黑龙江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徐开明介绍,由于“无人机”飞行速度最低为每小时80公里,因此可获取比普通航空摄影更为清晰的影像资料。同时“无人机”最高时速可达到130公里,当发生水灾和火灾等自然灾害或突发性事件时,可以保证快速赶到事发地点拍摄,当天就可以提供应急测绘成果。
使用燃料为90号汽油
与卫星遥感和普通航摄技术相比,“无人机”具有巨大的优势,一方面抗风能力为5级,降低了对天气的依赖,另一方面可以获取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的影像信息。此外,“无人机”对起飞与降落的条件限制极为宽松,它在10多米跑道就可以起飞,使用的燃料为普通的90号汽油,飞行半径30公里,飞行高度为4公里,连续飞行时间为3小时,工作效率很高。
下月中旬在松北测绘
目前,“无人机”各项安装调试工作已经完毕。按计划,两架“无人机”4月中旬将在我市松北区和省内林区执行两项航空测绘任务。徐开明介绍,“下一步我们准备在‘无人机’上安装一套摄像设备,同时在地面安装无线接收装置,实现影像数据的即时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