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继首月实现开门红之后,今年2月,牡丹江市对外贸易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前两个月,全市进出口总额实现13.47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占全省外贸总额的43%,增幅在全省列第4位。其中绥芬河市实现9.7亿美元,东宁县实现3亿美元,市直和其他县(市)实现77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7%、73%和12.24%。
随着外贸环境逐步向好,2月份,牡丹江市外贸实现了进出口双增长。当月进出口总额实现5.85亿美元,同比增长64.3%,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1.73%。其中出口额2.22亿美元,进口额3.6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6.6%和87.7%,是继2008年9月以来首次实现单月进出口双增长。
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开始转暖,今年以来绥芬河和东宁两个口岸的过货及过客量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1~2月,全市口岸进出境货物实现120万吨,同比增长80%,其中绥芬河口岸实现116万吨,东宁口岸实现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2%和37.8%。全市口岸进出境人员实现13.3万人次,同比增长19.8%,其中绥芬河口岸实现7.86万人次,东宁口岸实现3.43万人次,牡丹江航空口岸实现7924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3%、12.5%和38.4%。
出口降幅收窄,进口成倍提升成为全市前2个月外贸运行的一个新特点。1~2月,全市出口4.69亿美元,同比下降26%,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6.8%,降幅比上月减少21.6个百分点,比2009年减少36个百分点,出口降幅逐步收窄,预计1季度出口与上年同期持平;进口实现8.7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倍,占全省进口总额的63.7%。同时,全市对俄贸易也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1~2月,牡丹江市与俄罗斯贸易总额实现6.39亿美元,同比增长26.8%,占全省对俄贸易总额的69.7%,增幅比上月提高16.4个百分点。
前两个月,牡丹江市对外贸易实现大幅增长,一方面是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减弱,有利扩大出口;更重要的是该市贯彻落实全省对俄合作适应性战略调整,采取措施及时有力所致,具体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境外园区入驻企业逐步增多,对进出口的拉动作用愈加明显;对俄合作战略适应性调整效果显现,进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贸易方式逐步优化,降低了贸易风险;实施国际市场多元化战略,促进对外贸易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