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推进新建道路弱电管廊建设 有望告别“马路拉锁”
2010-05-04 10:05:1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刘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4日讯 今天刚建好的道路,明天又被挖开。“马路拉锁”现象一直是哈尔滨城市管理的顽疾。今年哈市新建的道路将同步实施弱电综合管廊(综合性地下公共物理通道)建设,有望让马路5年内不再“剖腹”,减少给市民带来的烦恼。

  记者从哈市建委路改办获悉,针对哈市启动的151条道路拓宽升级改造、综合整治等涉及的管线迁移工程,哈市首次由政府组织大规模推进新建道路弱电管廊建设试点。

  据路改办管线协调部工作人员介绍,哈市启动的151条路改工程涉及迁移各类管线近2000条,新铺设管线近1000条。涉及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电力、通讯、有线电视、交通信号及铁路部门管线九大类,20个部门,33家产权单位。迁移量为前8年的总和。自3月10日全面启动了管线迁移、跟建工作以来,目前已有文昌高架桥、香滨立交桥、长江路、征仪路、铁路街等项工程正在进行管线迁移施工。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哈市选择长江路、征仪路、保健路、铁路街、龙凤路、同江南路等6条新建道路实施弱电管廊建设,计划建设24公里弱电管廊,并将通信、有线电视、城管监控、交警信号灯6类近20条约334.6公里管线纳入管廊。

  长期以来,城市市政管线地下铺设各自为政,几十种网线密布道路地下,“马路拉锁”屡见不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建设弱电管廊不但可有效节约地下空间、规范弱电管线建设,还可在5年内避免,因管线维修导致的道路重复开挖问题。

  据悉,除文政街、香滨路等部分新建道路弱电综合管廊将统一规划外,既有道路拓宽改造涉及的弱电管线迁移也全部采用弱电综合管廊形式。通过弱电管廊建设试点工作,哈市积极探索地下管廊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下一步哈市推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创造条件。对此,哈西、群力、松北等新区已在进行具体谋划。

  新闻链接

  2003年8月,我国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在佳木斯市林海路开工建设。这个地下管廊将自来水、排水、天然气、强电、弱电、供热等市政基础管线科学地整合于一个混凝土框架空间内。这个管廊高2.3米,宽3.2米,上层为强、弱电区,中层为给排水区,下层为供热、供气区,设计考虑了扩容问题,可以利用百余年。

  1832年巴黎建造大型地下排水系统,廊道为砖石结构,高2.5~5米,宽1.5~6米,管廊内可容纳供水管道、通讯电缆等。伦敦在100多年前建设市政综合廊道,可容纳排水、煤气、高压电缆,煤气管在廊道中用隔离墙与其他管线分离。莫斯科综合廊道达120公里,高3米,宽2米,除煤气管外,各种管线均有敷设。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