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专家历时12年开创新技术:“前氮后移”破龙江稻增产禁区
2010-05-10 14:18:5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宋岳芬 冯丹 姜雪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0日讯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建三江大兴农场稻农胡春光怎么也不会相信东北农业大学专家去年在自家稻田里变出的“科技魔术”———明明是因减少施肥而前期显得黄瘦的稻秧,在收获季节竟获得了从未有过的高产量。

  这项“科技魔术”就是东北农大专家历时12年破解寒地水稻需氮规律后,总结出的“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近年来的推广示范表明,该技术“节氮增产”效果显著,在减少稻田氮肥用量20%-30%的同时,使水稻平均每亩增产100多斤,平均每亩可增收节支100元以上。2009年,这项技术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刘元英课题组在研究寒地水稻需氮规律时发现,黑龙江省农民在水稻种植中,因担心水稻“贪青晚熟”,往往在种植前期大量施用氮肥,后期则不敢施肥。而研究表明,水稻的“贪青晚熟”恰恰是传统施肥方法中前期氮肥比例过高,造成水稻营养生长期延长而导致的。此外,前期过量施氮使水稻无效分蘖过多,导致水稻群体质量恶化,极易发生倒伏和稻瘟病。

  据此,刘元英课题组研创出“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并专门设计了“水稻营养套餐”。该技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氮素的需要定量调控氮肥,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将适宜氮肥后移,打破了寒地水稻生育后期不能施用氮肥的“禁区”。试验证明,该技术可提高氮肥利用率18%,使水稻的结实率、出米率明显提高。

  2009年,“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新技术”被列入全省重点科技成果推广专项,今年将在包括哈市在内的全省主要水稻种植区内大力推广。预计到2011年,全省示范推广总面积将达到1000万亩以上,可增加农民纯收入10亿元左右。据农业部门预计,几年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可达到4000万亩左右,如果全面采用该项技术,预计全省可望实现水稻增产40亿斤。

责任编辑:宋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