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哈尔滨市公共场所完全禁烟不容易 吸烟者随处可见
2010-05-16 16:42:2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洲迎 肖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6日讯 《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中国有3.5亿“烟民”,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约为100万,约5.4亿不吸烟的人群正在遭受二手烟的危害。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介绍,近5年间,哈尔滨市市区(平房区除外)恶性肿瘤共报告发病28393例,其中,肺癌发病率高达26.20%,专家认为这与吸烟有直接关系。

  【缘由】“全国禁烟”为兑现承诺

  据记者了解,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针对减少全球烟草相关死亡和疾病的公约,宗旨是限制烟草在全世界的蔓延,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蔓延。

  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并参与了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制定,并于2003年11月10日正式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承诺于2011年1月实现所有室内工作场所、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100%禁烟,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追溯】哈尔滨市早有禁烟规定

  哈尔滨现行禁烟规定制定于1996年。

  据了解,市人大常委会于1996年12月28日颁布了《哈尔滨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该规定要求: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游艺厅、歌舞厅、音乐茶座;体育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图书馆;商场、书店、邮电局、金融业及其他对外营业场所;幼儿园、托儿所园区;中小学校、少年宫、儿少活动中心以及各类学校的教学场所;医疗机构的候诊区、诊疗区和病房区;公共交通工具内及等候室、售票厅;会议场所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在禁止吸烟场所内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不设置吸烟器具,不设置附有烟草广告的标志和物品。

  哈尔滨市今年初首批承诺

  2011年实现全面禁烟

  2010年1月15日,哈尔滨、天津、重庆、沈阳、南昌、兰州、深圳7个城市作为首批控烟项目促进城市,共同签署无烟环境促进项目合作协议。作为全国7个无烟试点城市之一,哈尔滨市承诺,将修改地方法规,确保公共场所及医疗、教育等机构100%无烟环境的实现。


 

  【现场】公共场所吸烟者随处可见

  “全国禁烟令”已出,哈尔滨市也早在十几年前就出台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那么现在的情况如何呢?近日,记者对哈尔滨市一些医疗机构、商业机构、政府机关、文化娱乐场所、交通场所等进行了实地探访。

  公交车———禁烟标志不见踪影

  无辜乘客饱受折磨

  5月12日上午9时,记者在友谊路报业大厦站登上一辆74路公交车。在车厢的后排座椅上,一位男性乘客正在吸烟。由于天气较凉,车窗紧闭,浓烈的烟味窜满车厢。闻到烟味,一位靠窗的乘客皱着眉打开车窗。而那位吸烟者旁若无人,依旧照吸。记者仔细查找,见车箱内有很多广告文字、图片,未见到禁止吸烟的标识。

  商业大厦———禁烟警示高悬

  瘾君子视而不见

  5月12日上午10时左右,记者来到道里区曼哈顿商厦。刚进入商厦正门,就看到悬挂在天花板上的“无烟商场,吸烟重罚”警示牌。但在警示牌下的过道,记者看到一名顾客边吸烟边匆匆走过。就此,记者询问了旁边的一位服务员,她说:“禁止吸烟的牌子挂了好久了,但不顶事儿。经常有顾客吸烟,也没见有人挨罚。”

  室外广场———袅袅“香”烟

  与美景格格不入

  5月12日临近中午,记者来到建筑艺术广场。广场上,白鸽盘旋,一对新人在拍摄婚纱照片,场面温馨和谐。可在不远处的椅子上,两名男子边欣赏着美景边喷云吐雾。而一名广场画师身后站着的男士,手夹点燃的烟卷边吸边与画师交谈,又把烟蒂随手扔在了地上。

  餐饮场所———顾客是上帝

  抽烟没人管

  5月12日中午12时50分,记者在中央大街附近的几家快餐店和餐厅走访发现,大部分餐饮企业的墙上虽然有禁烟标志,但桌上提供烟灰缸,无人对吸烟者进行管束,很多顾客旁若无人地吐着烟圈。一家饭店的前台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说:“吸烟的确有害健康,而且也污染店内的环境。但是,开店的目的是赚钱,如果客人因不让吸烟而生气走人,那损失的是经济效益。所以,对这样的顾客我们也只能视而不见,更何况我们自己也卖烟。”


 

  机关单位———烟草文化

  见怪不怪

  5月12日下午2时30分,记者来到某单位三楼会议室。整个会场烟雾缭绕,不仅台下听讲的人有不少在吸烟,就连台上的领导也吸烟。记者采访了一位年轻的公务员小吴,他说,在机关里吸烟好像很普遍。大约有75%的男同志都吸烟。办公室里有烟缸,同事和上下级见面敬根烟是件很正常的事。小吴说:“大家对吸烟已经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了。机关真能‘无烟’吗?不太容易。”

  医疗机构———难于监管

  吸烟者有空子可钻

  记者随后来到市一院急诊大楼。在一楼大厅,记者看到了醒目的“禁止吸烟”标识。导诊小张向记者介绍,医院是“无烟医院”,禁止医务人员、就诊者及家属吸烟。但是的确经常有人无视禁烟规定照常吸烟。遇到这种情况,多是采用劝阻的方式,引导其到室外吸烟。记者看到,由于导诊台经常被咨询的患者包围,导诊人员对于吸烟者的监督和管理实在分身乏术。记者发现,在导诊台远处一个走廊深处,一位老大娘正在吸烟。在楼梯间,3名男同志在吸烟。

  出租车———司机抽烟没商量

  乘客抽烟很平常

  12日晚6时30分左右,记者在动力区乐松广场附近搭乘了一辆飞达公司的出租车。尽管司机已经看到车上还有一名儿童,但车没开出多远,就迫不及待地点燃了一支烟,烟雾迅速弥漫了整个车厢,车上的儿童咳嗽不止。记者问他是否知道明年将要禁烟,并且出租车也包含在内,司机表示不知道。

  在另一辆天鹅公司的出租车上,老司机刘师傅没有吸烟。车厢后面摆放了两个菠萝,车内空气清新。刘师傅讲,他不吸烟,公司也要求司机不要在拉载乘客的时候吸烟。但是很多打车的人都吸烟。他说,啥时候能“双向禁烟”就好了。

  另外,记者近日还相继走访了道里区田地街工商银行、动力区家乐福购物广场等地,所到之处,除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哈尔滨市话剧院、燕莎奥特莱斯购物中心等少数单位未见违禁吸烟者外,所了解的情况多半是烟民随处喷云吐雾,禁烟规定形同虚设。


 

  【思考】哈尔滨距离禁烟有多远

  加入国际禁烟公约,给我们提出了严格的禁烟工作要求。那么,哈尔滨距离禁烟的标准还有多远?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哈尔滨市在法规配套建设、硬件完善以及公民素质提升等方面还有诸多欠缺,应该说,哈尔滨要想实现禁烟,路途漫漫。

  法规完善尚需时日

  作为首批无烟环境促进项目城市,哈尔滨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8条及实施准则,制定或修改地方性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法规。但就记者从市政府法制办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法规的制定工作还处于调研阶段。

  据介绍,新法规在执法主体、处罚标准和适用范围等方面都要重新界定,工作量很大。年内力争完成草案的制定,明年可能报送人大批准。

  具体标准尚未细化

  谈到全国范围禁烟,烟民和市民最为关注的就是禁烟的范围。户外是否禁烟?办公室是否禁烟?专家指出,哈尔滨市应尽快修改现行《哈尔滨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对于具体标准进行细化,便于市民学习、适应、执行。如对禁烟区区分禁烟等级,明确处罚标准和执法机关、执法人员、执法方式等的规定,更要务求准确、完善、清晰、明了,充分发挥法律的指导、评价、预防、教育和强制功能。同时,哈尔滨市还应建立控烟部门协调机制,协调全市的控烟履约工作。

  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据哈尔滨市地方病防治办公室主任张伟晶介绍,哈尔滨市的无烟项目由哈尔滨市卫生局和哈尔滨市爱卫会负责组织实施。目前已经制定《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工作实施方案》,并于今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在中央大街开展了“创建无烟环境、降低二手烟暴露与烟草危害”宣传活动,市中医院、市二院等11家哈尔滨市直医院成为首批无烟卫生系统培训指导基地,开始全面禁烟。

  但是哈尔滨市卫生局和爱卫会在此项工作的推进中主要是采取督促、检查的方式,执法的力度还不够。目前,哈尔滨市禁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规定》执行不到位造成的。这要求在对1996年出台的《哈尔滨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进行修订的过程中,明确禁烟场所覆盖范围,并在执法机制及违法处罚等关键条款上有所突破。她说,近期,爱卫会将组织一些专家对全市的各医疗单位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督导。

  硬件设施仍然欠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禁烟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烟民不仅“禁”更要“疏导”。

  在太平国际机场接、候机大厅内,记者没有见到有人吸烟,多处显而易见的地方有禁烟标识。按照引导吸烟区的标识,记者来到地下一层专门设置的吸烟区,见有多名旅客吸烟。在哈尔滨火车站的第一候车室中,在靠近门口的地方设置了一个吸烟室。吸烟室里备有烟灰桶、排气罩。众多烟民都十分自觉,自动到吸烟室吸烟。在第二候车厅,同样也有专门的吸烟室。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候车室设置吸烟室不仅能够给广大乘客提供一个相对清洁的环境,同时也为吸烟的旅客提供了自由。设置专门吸烟区,对于吸烟人群进行引导,比单纯禁烟效果要好得多。”他说,在商场、饭店、车站等公共场所应多增设一些吸烟专用区,一方面为吸烟者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避免污染环境,造成不安全隐患,同时也便于管理。但从记者走访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单位尚不具备建立专门吸烟区的条件,硬件设施的欠缺为禁烟带来困难。

  转变意识短期很难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变广大烟民的吸烟习惯,在公共场所禁烟,转变意识非一日之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哈尔滨市已于1997年起在公共场所禁烟,但60%~70%的受访者仍以为在餐厅、酒吧一类的公共场所的室内可以随意吸烟,烟民对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以为然。有关人士指出,禁烟工作依托于刚性法律,但社会中还有许多法律、法规无法触及的角落,要依赖于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卫生部的做法带了好头,哈尔滨要实行全面禁烟,就要与提高市民的素质和修养相结合,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政府机关和领导要做好表率。同时要搞好落实,防止纸上谈兵,否则将极大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