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7日讯 26日,哈尔滨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对哈尔滨市中水设施建设情况实地调研。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哈尔滨市从2000年开始逐步推广中水回用,然而中水尚未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目前城区只有10余家单位使用中水,居民住宅小区的中水设施建设依旧为“零”。
据了解,自2000年开始,哈尔滨市逐步推广中水回用。到目前,已有哈医大附属第二医院、望江宾馆、哈热电厂、哈炼油厂等50多个企事业单位建设了中水及循环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3万立方米,实际日处理能力8000吨左右。其中,黑龙江科技学院总投资1100万元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将学校全部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设计日处理能力达4000吨,处理后的污水主要用于学校冲厕和校园绿地养护浇灌等,中水的使用使学院年节水达60万吨,年节省资金达200万元。
目前,由于受缺乏政府强制性推行措施、无建设资金来源、没有具有操作性的规划及建设举措等条件限制,目前哈尔滨市城区只有黑龙江科技学院、望江宾馆等10余家单位通过自筹资金建设、使用中水,居民住宅小区的中水设施建设仍为“零”。相对于哈尔滨市水资源的紧缺程度,中水尚未作为重要的水源充分开发和利用,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在年初召开的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民盟哈尔滨市委将“加大哈尔滨市中水回用力度”作为重点提案递交,提出了合理利用中水,开发“民用”中水设施的建议,希望通过制定中水回用规划,避免城市绿化用水、洗车行、洗浴中心“与民争水”,减少优质水源的浪费。
记者从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获悉,目前市政府法制办已初步形成《哈尔滨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近期将上报市人大进行审批。与此同时,哈尔滨市准备利用修改《哈尔滨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的契机,对中水开发利用进行补充完善,相信中水“民用”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