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冰城路改一年巨变 151项工程绝大多数已经完成
2010-10-12 09:05:23 来源:生活报  作者:孙殿喜 刘大信 张清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改造完成的道路

  松浦大桥

  松浦大桥远景

  新建成的文昌高架桥

  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道路改造工程,推动哈尔滨路网结构的改善,推动哈尔滨向现代大都市挺进。

  核心提示:

  黑龙江新闻网讯 13日,文昌高架桥、铁路街、松浦大桥等道桥工程将竣工通车,加上此前的北安街、安发街等工程陆续竣工。今年哈尔滨市启动实施的151项路改工程,绝大多数已经完成。

  在一年当中启动151项路改工程,其工程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前所未有。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技术难点,面对年底完工的紧张工期,工程建设者们以“5+2”、“白加黑”的精神奋战着,攻克了一道道难题。这些工程的完成,将大大推动哈尔滨路网结构的改善,推动哈尔滨向现代大都市挺进。

  1   安置用房预期公示 推动路改顺利拆迁

  拆迁是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今年实施的道路桥梁建设涉及占地210万平方米,需动迁居民3273户,拆除房屋总面积65万平方米,涉及道里、道外、南岗、香坊4个区,是历年道路桥梁建设工程拆迁规模最大、涉及人数最多、社会关联面最广的一年。

  针对今年路改工程拆迁量大、时间紧迫、需冬季搬迁等特点,哈市建委创新工作方式,加大协调组织力度,通过试点研究制定政策性保障措施,于去年11月15日和12月5日在安发街、北安街开展工程拆迁试点。结合试点工作实践,及时研究拆迁工作中遇到的政策性问题,先后制定了《哈尔滨市2010年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征地拆迁拆违工作方案》、《长江路、征仪路打通工程征地拆迁及土地整理利用实施方案》、《关于城建重点工程拆迁实行期限搬迁的有关意见》、《关于结合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加快推进主城区周边城乡统筹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征地拆迁相关政策。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不受拆迁影响,哈尔滨市在路改拆迁安置中执行拆迁安置用房预期公示制度,在全市首次实行了拆迁安置工作“八公开、一承诺”制,涉及征地拆迁的10项路改工程均在拆迁启动前全部落实了预期公示制度,做到了公开安置用房区域位置、户型类别、周边环境、配套条件、使用功能、安置政策要点、回迁程序、回迁时间等8个事项,承诺确保兑现安置房建设公示内容。公开、公正、优惠的拆迁安置用房预公示制度解决了工程建设的头号难题。

  2   24小时作业占满时间占满空间

  今年启动实施的151项路改工程大部分集中在中心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既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还要保民生、保交通、保安全、保环境,这就给建设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按照“当年开工、当年竣工”的计划安排,要利用北方寒地城市一年中有限的施工季节,集中实施百条以上的道路改造建设,工期本就捉襟见肘,再加上有91条道路需要对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电力、通讯、有线电视、交通信号及铁路等33家产权单位的2000余条管线提前进行迁移和下卧,工程组织的难度可想而知,原本精打细算的时间更是紧上加紧。建设者不等不靠,勇敢地担负起统筹管网建设的重任。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跑遍了所有管线权属单位,一个半月里现场协调37次,不仅在短时间内摸清了各类管网错综复杂的布局走向,而且会同各单位逐一编制了管线迁移方案,有序排定了系统动迁时间表,集中办理了施工会签手续。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全市就已完成了总量93%的管线迁移任务,新建地下管线1127公里,迁移量达到前8年的总和,新建管线的长度足可以绕哈尔滨3圈。

  今年哈尔滨市进入5月以来,平均不到两天就降一场雨。5月上旬降水量高达73.6毫米,成为50年以来降水量最多的5月。降水量大,严重地影响了道路桥梁施工的进度,路改工程“当年开工、当年竣工”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各施工企业加班加点昼夜施工,指挥部加大检查、督导和服务,监理单位建立24小时跟踪作业和旁站式监督,随时处理和协调解决临时问题。关键工程节点,加大人员投入,分班作业、见缝插针、歇人不歇工,确保24小时施工。

  3   破解施工难题保证道路交通有序

  路改工程大面积开工时需要封闭、半封闭、局部封闭的道路增多,城市道路交通的堵点增加。如何科学地组织施工,有效地进行疏导,成为摆在城建者面前的新课题。

  实施文昌高架桥工程不仅有着3.7公里的大跨度,而且需要全线高架,同时要拆除原中山桥和文昌桥。如何减小在大范围施工过程中对周边交通的影响,是城建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为保证文昌高架桥正常施工,又要使区域交通能够运转,专家们经过深入实地,科学分析,最终拟定了交通疏导方案:提前拓宽改造临时便道,最大限度消化原有交通流量;重要节点分段交替封闭,尽量保证现有交通组织模式的完整性;交叉路口内桩基础夜间施工,白天恢复交通,最大限度降低影响;充分利用周边区域路网道路资源,合理组织单向交通,最大限度分流文昌街交通流量。通过这些交通组织实施方案,在文昌高架桥工程实施过程中,没有出现交通大瘫痪的现象。

  同样,香滨路打通工程需要在不封闭中山路交通的情况下组织施工。为此,建设者们在施工前打通香滨路至中山路口加油站北侧便道,组织单向交通,六顺街车辆可以通过便道直行进入民生路;打通动力东西街,将原香滨路去往和平路方向车流经西骑兵街、香和街单行道引入动力东西街绕行。立交桥施工期间,架设安全通道保证中山路轴线车辆通行,民生路车辆通过中民街单向绕行进入中山路。通过交通组织实施,尽最大努力疏导交通流量,为百姓出行提供方便,确保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期交付使用。

  超前维修相关道路,修建临时通行便道,优化施工组织工法。分时段、分路段,逆作、倒边施工,分散交通压力,保证车辆通行。这是哈市今年在启动路改工程中始终坚持的准则,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和认可,也保证了工程当年开工、当年竣工,为百姓出行打造快捷通畅的路网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4   攻克路桥技术难关   实现多个省内首创

  工程规模之大、工期之紧,如何保证工程顺利推进实施,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又一道难题。“用先进的技术解决各种难题。自己没掌握的技术,就去学习!”这是建设者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松浦大桥是哈市首次自行组织建设的超大型桥梁。两年来,已有大口径、变截面、超长钻孔桩施工技术,大体积砼浇筑水化热控制技术,主塔液压自爬模施工技术,工程桩基应用自平衡法检测技术和桥梁施工监控技术等多项创新技术在大桥建设实践中得到应用。仅主塔就有10余项领先技术和先进工法创省内第一,或称为可推广型经验。

  文昌高架桥作为哈市建桥史上最长的桥梁,3.7公里的文昌高架桥,最大的难点在宣化街广场,宣化街的设计是三层立交桥,第一层是地面,第二层是通往宣化街方向的交通,第三层是通往黄河路的交通,按照常规设计应该是每一层有一个独立的墩柱,这样就会影响地面交通组织。建设者们把三根柱子合成一根柱子,用这一根柱子挑起两层桥梁,在黑龙江省,这是第一次这样做。

  征仪路上跨哈南编组站铁路桥梁采用钢箱梁顶推施工,是征仪路打通工程的重要节点和难点,顶推长度268米,钢混叠合梁由左右两幅桥组成,全桥由124片钢箱梁组成,总重量6482.9吨,该桥梁所用钢箱梁长度和重量创我省市政桥梁跨铁路之最。哈南铁路编组站铁路线路多,列车通过频繁,每8分钟就有一辆列车通过,施工过程必须保证线路畅通,这些都为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研究确定了桥上桥下同时焊接拼装作业、顶推与拼装交叉进行的施工方法,在施工中取得良好效果,使施工质量和进度得到了保证。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