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9日讯 黑龙江省是能源大省,也是高耗能企业较为集中的省份,完成国家确定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电力行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费大户,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而电网企业具有电力调度、电能输送功能,在电力行业节能减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国家电网黑龙江电力公司积极履行电网企业社会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有效促进了黑龙江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清洁能源 绿色朝阳产业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较丰富,历史上形成了以燃煤机组为主的电力生产工艺格局,能源结构不合理。因为加大新能源建设,不仅是电源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黑龙江电力公司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做好电力行业“上大压小”工作,减少小容量、高能耗机组发电空间。截至2009年底,黑龙江省已关停小火电机组容量133.48万千瓦,2010年计划关停41.35万千瓦。
黑龙江电力公司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最近下发的《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取消省内高耗能园区、高耗能企业用电价格优惠,并实行差别电价政策,提高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电价加价标准,对超能耗限额标准的实行惩罚性电价。按照节能、环保、经济的原则,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对不同能耗、排污的发电机组安排差别电量计划。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和高效、清洁的机组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机组发电,促进小火电机组关停。加大发电权有偿交易力度,促使电量空间向清洁能源和大容量、低能耗机组转移。预计“十一五”期间替代机组总容量将达到300万千瓦,总转移电量达到95.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燃煤4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1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43万吨,节能效益预计达到2亿元。
同时,黑龙江电力公司全力支持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研究解决风电大规模接入系统对电网安全运行产生的影响。截至2009年底,黑龙江省风电装机为121.195万千瓦,预计到2010年底,全省风电装机将达到243.885万千瓦。“火电”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经终结,新能源产业如朝阳喷薄而出,清洁能源、低碳经济走出“象牙塔”,成为街闻巷议的“流行词汇”。
坚强电网 绿色经济命脉
黑龙江电力公司充分把握建设全省东部“千万千瓦级”煤电化基地的历史性机遇,践行“三集五大”构想,建设以超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充分发挥电网大范围、大规模、高效率配置能源资源的。加快电网网架建设,降低主网线路损耗。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实现电网经济运行。加快宝清特高压工程建设,大力建设500千伏和220千伏电网,加强偏远地区配电网新建与改造,促使电网损耗进一步降低。加强现有老旧设备更新与改造,提升设备的装备水平与健康水平,特别是对现有高耗能变压器的更新与改造,使电网设备电能损耗明显降低。“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共投资约280亿元用于黑龙江电网建设与改造。
在电网建设过程中贯穿“低碳环保”理念,在工程建设前期综合考虑环保、土地、矿产、线路跨越等多方面外部因素,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积极开展电网工程优化节能设计。优化变电站布置方式,控制变电站占地;优化线路路径设计,减少穿越林区长度;采用高跨塔、同塔多回线路、紧凑型、大截面导线等新工艺、新标准,减少林木砍伐数量、缩减线路走廊宽度及出线回路数,有效节约资源。在2010年重点里程碑工作500千伏庆鸡林输电线路工程初设中,科学调整路径长度,较可研缩短3千米,初设概算投资减少700万元。500千伏七庆方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图路径长度较初设长度缩短4千米,降低工程投资900万元。鸡西-林海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途经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电力公司要求设计单位与当地牡丹江电业局积极研究穿越保护区缓冲区的可行性,将减少线路长度12千米,降低工程造价约2200万元,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节能减排 绿色社会责任
节能减排,科技先行。黑龙江电力公司以创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己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与低碳产业相关项目提前进行理论论证与技术攻关,并逐步加大低碳技术成果的转化力度,为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尝试。
今年六月,黑龙江省电科院在广泛收集中国北方最大煤炭基地——黑龙江省宝清煤炭资源、水能资源、石油资源、可再生资源的相关材料,并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黑龙江省宝清煤电基地资源评估报告》。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报告》特别对宝清煤电基地的环境资源进行了规划与评估,使规划更具科学性,适应国家节能环保要求。该“报告”作为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指导宝清煤电基地科学有序建设、推进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建设向经济环保和清洁能源综合开发有着积极意义。
作为“低碳生活”的重要标志,电动汽车将在未来数年内走到百姓日常生活。为加快电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建设,黑龙江电力公司本着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就共同推进黑龙江省13个地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及电动汽车应用等相关事宜与各地方政府进行了友好协商,并签订《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战略合作协议》。2010年将按计划完成1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和300个交流充电桩的建设任务,以满足电动汽车发展的需要。
同时,黑龙江电力公司在全国率先完成关口电量自动采集系统建设,截止2009年底,已经完成黑龙江省工业用户、商业用户、居民用户全部300万户电能表的安装与改造,实现电量实时在线集抄,大幅降低了电量损失。预计“十一五”期间,通过采取多种降损措施,可减少损失电量4亿千瓦时,折合节省标准煤1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6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17万吨,降损节能效益0.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