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日讯 近日,刚应聘某商场做服务员的4名职高毕业生一起辞职,原因是“有同学来卖场看我们,说我们就是卖衣服的,是个伺候人的活,太没面子,不干了。”据介绍,去年以来,许多职高、技校毕业的“90后”孩子开始走上工作岗位,由于不能适应新的角色和生活,频频辞职,理由多是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令用人单位、职介人员和家长颇感意外和无奈。
赵然是哈尔滨市某职高负责就业的老师,他告诉记者,其实,新毕业的学生不能马上适应工作角色的情况每年都存在,但今年他感觉这种不适应的孩子特别多。由于起点低、动手能力强,近年来该校学生毕业时大多都能找到工作。今年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1990年后出生的孩子。6月份毕业时,90%以上的学生当月就找到了工作,可如今约超过六成的孩子都离开了当初的岗位,比往年同期多了一成,许多人都是没干几天就辞职了。
说到这些职场新人的离职原因,真是五花八门,有的只是因为同学的一句话,有的是觉得领导给了自己一个“白眼”,有的觉得工作的作息时间妨碍自己晚上聚餐、娱乐……很少有因为薪金、待遇或发展前景等这些“硬性指标”的。
19岁的小陈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刚毕业就在某大企业找到工作,待遇优厚,管理正规,包吃包住,月薪在2000元左右。看到孩子发展前景广阔,老师和家人都很欣慰。可没想到,他干了不到一个月就辞职了,原因竟是宿舍里不能天天上网。家人、领导都觉得可惜,可怎么劝都不好使。
据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介绍指导科科长姜有志介绍,通过工作接触发现,“90后”的孩子大多自信、开朗、待人热情,专业知识也都很不错,但与社会接触较少。而且这些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年龄多在50岁左右,且在岗工作,家里不急需他们上班挣钱养家,因此他们身上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使得他们有时间和条件对工作多次挑选、犹豫,但这也使得“90后”孩子的适应期显得比别人长一些。
姜科长表示,其实,刚步入职场的毕业生不能马上适应社会角色是很正常的,有时候只要毕业生能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往往就能比较顺利地适应新的工作角色。这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家长不要责备,平时可多与孩子沟通,教孩子多以成年人的角度看社会、看工作,告诉孩子这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经历。一般有过几次磕磕绊绊的经历,孩子就会逐渐适应,在职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