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昔日“东大荒”今日“东大仓” 北岗村插上翅膀的村庄
2010-11-05 08:58:4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坤 常春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北岗村 (马淑芬摄)。
北岗村 (马淑芬摄)。
北岗村 (马淑芬摄)。

  东北网11月5日讯 深秋时节,汽车沿着通村的白色公路奔驰,渐近我们的目的地宝清县尖山子乡北岗村,道路两旁的田野空寂,呈现着整地后的黝黑。陪同采访的宝清县委宣传部的小黄告诉记者,北岗村由于实行大农机化作业,今秋的秋整地早早地结束了,现在,村里的大农机大部分都出外打工挣钱喽。

  有了好政策

  昔日“东大荒”今日“东大仓”

  北岗村起步不算早。1979年前,村子所在地是荒地一片,陆陆续续地,一些外来户在这个曾经被称作是“东大荒”的地方扎下了根。但由于土地生产效益瘠薄,农民一直生活在自给自足的状态中。

  2008年,土地连片广阔的北岗村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宝清县委书记张野告诉记者,按照“安徽有小岗,龙江有北岗”的定位,北岗村确立了以大型农机化为重点,拉动新农村建设和旅游风景区建设项目“比翼齐飞”的发展思路。省里投资1000万元购买了23台套大型农机具,宝清投资400余万元配套建成了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的现代化农机场库棚,组建了北岗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当年,122户农民自愿以部分土地入股,2.3万亩耕地实现规模耕种、规模经营。

  坐上政策“轻轨”的北岗村还给黑土地的是一个惊喜。98%的耕地由农机合作社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轮作、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加工和销售,实现了全程机械化;2009年,在遭遇特大暴雨灾害的情况下,大豆仍比周边地块亩均增产15%,合作社实现效益34.79万元,入社农民人均增收3800元。“东大荒”成了丰收的“东大仓”。看到丰收效益了,今年,又有3户农民办理了土地连片入股经营合同,总面积达4.3万亩。预计今年,北岗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21924元。

  解放劳动力

  农业增产增收副业红红火火

  “农机合作社可发挥大作用了,土地集中耕作后,我们村的许多小青年都干起了副业。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农业、副业双丰收,小日子更红火了。”说这话的是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姜宇,他以135亩土地入股加入了北岗村农机合作专业社,2009年,与邻近地块比亩均增产25公斤,增收万余元。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姜宇腾出更多的精力经营起农家乐旅游饭庄,农业与副业加起来每年净赚20多万元。

  尖山子乡党委书记兼北岗村支部书记张永恒告诉记者,目前,北岗村近70%的农村劳动力“洗脚上田”,干起了第二职业。他们有的到城里务工、经商,有的到周边农场承包土地,也有的在本村发展了黄牛、生猪、大鹅、山绵羊等养殖业,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已经当上了农民经纪人的李雪利,有了致富“丰收”后舍我其谁的气势。“气场强大”的李雪利有着可以豪迈的资本,自从土地入股合作社后,腾出大把空余时间的他,走村串户当上了购粮人,2009年一下子赚了10万多。面对记者的采访,他毫不隐讳地说已经挣到了11万多,并说,“今年我不赚够50万不收手。”

  旧村新规划

  专业合作带动整合周边村屯

  在北岗村采访时,记者获悉这样一个细节,如今宝清县城的房价已经达到了3000多元每平方米,而高房价的背后推手竟是得益于北岗村农民进城居住的拉动。该县一个小区一期工程27栋楼,竟然有20栋楼让农民认购了。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以前的北岗村,全村只有38户砖瓦房,70%的农户住的是泥草房,村庄破旧,道路泥泞,牲畜粪便随处可见,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列入全省新农村建设省级重点示范村后,北岗村的旧村整体改造有了一揽子的计划。张永恒告诉记者,旧村改造实际上也是村里产业改造的雏形。通过专业合作带动,整合周边村屯,是初衷和实质。

  记者在村里看到,24栋欧式风格、配套设施齐全的单体别墅已经全部竣工,村内白色的路面纵横,活动室、连锁超市、畜牧站、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都投入了使用,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有线电视、电话、手机普及率达128%,电脑普及率达41%。村民家客厅里摆放着沙发、电视等家具家电,厨房里是整体橱柜,卫生间更是一应俱全不逊城里;村里安上了风能、太阳能二合一的路灯,村民不花一分钱,夜晚走路不再深一脚浅一脚;居民家中用上了不污染的水源地热、太阳能热水器……

  张永恒告诉记者,今后,在县里的整个通盘考虑下,将通过加大对北岗村周边金龙、银龙、中岗、柳毛岗4个村屯的合并力度,从群众住房改造到土地集约,进行种地机械化、住房城市化、生活现代化、环境园林化改造,使得无论是生产方式的转变,还是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让北岗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和领跑者,带动更多的村屯走向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

  两翼谋腾飞

  集体攒后劲农民腰包鼓

  “芦苇丛生,水波荡漾,此起彼伏……”,尽管已是深秋,但是仍未结冰的湿地还是可以还原盛夏时节的一片葱茏。

  北岗村北邻大挠力河,距省级自然保护区东升湿地核心区只有2公里多,我们站在村委会的二层小楼上,可以看到遥遥相望的湿地的建筑。依托这样的地理优势,宝清县规划建设了一条“湿地观光——现代农业——农家乐度假村”的黄金旅游线路,其中包括休闲山庄、动植物宣教馆、珍贵鸟类观光区以及莲花泡景点等旅游节点,集采摘、垂钓、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为北岗村打开旅游产业发展之门,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新路。

  宝清县委书记张野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宝清县委县政府对北岗村发展思路的考虑,就是要“增强后劲”。对于“后劲”的理解,张永恒说,“我手握两张发展王牌,一边是现代农业集约经营、一边是湿地魅力生态品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体经济要发展壮大攒后劲,农民要感觉小康有奔头,两手都要硬,两翼谋发展。”张永恒对村子未来发展的设想是六个字“做大、做优、做强”。做大,就是要依托大农机合作社,让全村的土地经营管理再上台阶;做优,就是调结构,进行旱改水田的尝试,适当增加高效农业的比重,增加土地的“含金量”;做强,就是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让农业的上中下吃配经济链条更加稳固,其中,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将是村子发展的重中之重。张永恒说,村子要想有跨越式的发展,就要走产业兴村的路子,“无粮不稳、无工不富嘛。”他打算11月随县里去上海招商,“看看能不能引进个大豆深加工企业之类的。我们要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全力把北岗村打造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和东升湿地旅游功能配套区。”

  记者点评

  在宝清县尖山子乡北岗村采访时,给记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不是这里的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而是这里的新农民、新风尚。日子富了,环境好了,农民的心气儿高了,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劲头更足了,想法更多了。北岗村党组织更是适时引导,他们一手抓产业发展支撑,一手抓生态品牌养成,让农民的致富大道更加宽敞,也让集体经济“两翼”齐飞,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村特点的发展新路。我们相信,插上翅膀的北岗村一定会扶摇直上,越飞越高。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