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5日讯 桦川县人民检察院把提高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增强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作为干警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来抓,通过将文化活动向检察资源转化的形式,全面创建检察文化,使检察院成为干警的精神家园,成长的沃土,充分发挥了检察文化鼓舞人,凝聚人,塑造人,陶冶人的文化功能。
优化文化环境,用检察文化鼓舞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工作、学习、生活的“本钱”。没有健康的体魄做保障,想要干好所担负的工作,出色的完成自己的任务,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检察长刘涤非的一席话,在班子成员和干警中间引起了共鸣。干警们平时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一线干警一办起案件来,可能几天也没有时间进行体力调整与恢复。针对这一情况,该院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投入一万多元资金,购买安装了包括跑步机、臂力器等在内的12种健身器械,并修建了健身广场供干警在业余时间进行锻炼,同时每隔半年对干警进行一次身体素质测试。全院有了良好的体魄后,刘涤非又把目光盯在了提高干警文化素质上。投资购买了包括法律、名人传记、书法、历史等在内的近千册最新版图书,建起了“乐学书苑”,供干警日常查询和阅读。如今,该书苑成了干警们的“百科图书库”。
创建文化情境,用检察文化凝聚人。该院十分重视调研工作,采取精神上鼓励、物质上奖励等多种方式不断营造良好的调研氛围。每年都有一批调研文章被国家、省、市、级刊物采用。院检察委员会还创办了《疑案争鸣》刊物,专门刊登有异议的疑难案件,让干警们发表评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影响和制约检察业务部门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突显。该院逐一将其列为重点课题,组织优秀力量共同攻关。公诉部门是检察机关业务性很强的部门,涉及审查起诉、法律文书写作、代表国家提起公诉等。为了培养优秀的公诉后备力量,该院举办了公诉文化专题栏目,由荣获省市优秀“主诉检察官”,“十佳公诉人”的干警定期进行公诉文化讲座,提高干警的业务水平。一年来,该院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许多长期困扰他们的实际问题。同时,该院成立了《春晓书画社》、《追求文友社》,并以这两个组织为平台,成功举办了全县反腐倡廉书画展览。经过一年多来的磨练学习,干警们的汉字书写水平均有了显著的提高,办案笔录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卷宗制作达到规范标准。先后有13名干警成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有2名干警通过了中国书画等级培训师考试,出版了两本硬笔书法作品集,有20余名干警的文学作品被市检察院采用,并以《承载厚望》为题结集出版。
培育文化素养,用检察文化塑造人。在“文化育检”的进程中,该院倡导“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理念,注重通过各种措施培育、发展“细节”文化,达到增强检察官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感。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看起来是小事,却往往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在品位和文明程度,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基础素养。因此,该院特别强调检察官外在形象的“得体大方”,定期举办检察官礼仪知识讲座,并坚持一系列的“细节”措施:如倡导进门时女士优先、客人优先等,让尊重的理念深入干警们的心中。通过细节文化的培育,全院干警开始对涉案人员进行人文关怀,在全面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同时,竭力维护被害人的各种权益,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告知当事人,充分保障社会民众的知情权,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打造文化团队,用检察文化陶冶人。“文化育检就是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而一个优秀团队的形成,有赖于团队中每一位成员在和谐构建中的良性发展。和谐文化更是文化育检的一个重要方面。”刘涤非又出新招:倡导睦邻团结,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的人文理念,注意发挥家庭文明环境对干警的影响和家属对干警业余时间的监督作用;通过坚持“六必访” (即生、老、病、死、喜、过生日)制度等方式,增强干警及其家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全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以来,全院共受理审查逮捕案件67件82人,批准逮捕64件78人,捕与不捕准确率100%,受理各类起诉案件109件145人,起诉95件121人,重大案件提前介入率100%,法定时限内审结率100%,较好地维护了县域社会的稳定。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灾情后,全院45名干警踊跃捐款近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