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科技驱动助垦区再创高产奇迹
2010-12-07 10:22:58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陆书鑫 刘忠滨 温馨 王洪霞 井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鲁燕是农垦建三江分局红卫农场的水稻种植户,今年她承担了高产创建项目,严格按照高产创建生产标准,取得了亩产900公斤的高产。据统计,今年垦区农作物应收面积4201.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054.3万亩,经济作物96.2万亩,粮食总产达到363.6亿斤,比上年增长30多亿斤,全省粮食总产超千亿斤垦区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各种增产措施中,科技创新这条红线贯穿始终,成为北大荒不断创造高产奇迹的关键。

  科学应对 常年抗灾夺丰收

  今年春播时期遭遇的异常天气状况,导致旱田土壤饱和,播种受阻;水田秧苗发育迟缓,生育进程滞后。面对灾情,建三江分局积极采取措施,15万栋水稻育秧大棚100%应用三膜覆盖增温保温保湿技术,比二膜覆盖提高棚内温度3~4摄氏度,提早播期5~7天。同时配备炭火炉1.5万个、碳棒100余吨,防止霜冻发生;在排水上,全局日出动挖掘机80台,水泵600套,人力2万人及时排除大棚四周积水,严防融雪水浸大棚,保持秧田旱育状态;4月5日开始放水泡田,促使土壤化冻,提早整地,确保整地质量和标准。

  垦区各级抓住时机,科学组织,集中力量,人机结合,昼夜奋战,重点抓好一促、两增、三早、四保、五防措施的落实。一促,以农作物安全成熟为核心,落实促早熟措施。两增,旱田采取中耕、深松、放寒增温;水田采取叠水、晒水池、延长输水渠道、浅灌等增温。三早,大豆、玉米早中耕;大豆、玉米、水稻早追肥;水稻“两秋三常年”,旱田“三秋”作业早准备。四保,查田补种保全苗;落实“十大”技术保科技含量;按“十大”模式规程操作保技术到位;坚持标准作业提质增产保效益。五防,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防冷害、防旱涝、防冰雹、防倒伏、防病虫草害。全年累计完成稻瘟病防控面积4530万亩次,玉米螟、大豆食心虫等防治1657万亩次。通过有效发挥垦区机械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等优势,积极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有效控制了自然和生物灾害的威胁,为垦区夺取粮食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科技装备 加大投入夯基础

  红兴隆分局大力开展标准粮田、水田二次开发、土地整理、农田水利等基地设施建设。为确保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倡导多元化投资模式,创新投资业主制,采取国家、分局、农场和个人四级筹资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所有耕地100%实现涝能排、旱能灌。投资2967.2万元建成占地1038平方米的雷达气象综合楼,建立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1个、土壤养分化验室9个,配置现代先进气象探测仪器设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立30个固定病虫监测网点,对六大作物主要病虫害进行监测。作为建三江分局水稻专业场的红卫农场,今年投资800余万元,新建水稻芽种基地、育秧基地,实现种子包衣100%,统一供芽种100%,集中育秧100%;补贴资金244万元更新高性能插秧机、电动播种器、半喂入式收割机等高效能新机具。

  垦区以提高粮食综合产能,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为重点,加大农业科技装备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建设。在现代农机装备上,继续组织实施现代农机装备区建设,目前已建设水旱田现代农机装备区266个,覆盖面积1500万亩。围绕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水稻、玉米、马铃薯及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新增大型智能芽种生产设备61套、高性能插秧机2961台,进口旱田精密播种机101台,使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进一步提高。

  在气象工程建设上,新增建三江等3个分局新一代大中型天气雷达3部,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网络。继续推进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设,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农场新增20个,累计达到71个,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3800万亩,其中施配方肥面积达到1500万亩,亩节本增效40元。

  科技创新 旱田水田提单产

  红兴隆分局在以科技提质增效思路下,确定了水稻“三化一管”、玉米“一卡一膜”、大豆“两密一膜”等十项主推种植模式技术。通过“科技入户”活动载体,每年确定5000个科技示范户,直接辐射近5万家种植户,强力推进农业新科技普及率和常规技术到位率。为了解决科技末梢传递不畅的问题,分局推出“三级科技推广认证考核”新机制,即技术推广实行实施单位“一把手”目标考核制,落实责任基层技术管理员绩效评价制,取得成效示范户尾数淘汰制。这个分局还突出核心技术,创新关键措施,集成主推栽培模式,加强主体培训,坚持标准化作业,积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去年八五二农场大豆核心区单产达到286公斤,位居垦区第一;友谊、八五二、二九一等农场玉米高产创建单产实现了吨粮田目标。今年以每十万亩面积建立一个万亩示范片的设计理念,全分局共落实高产创建万亩片65个,建成百亩核心区122个,辐射面积400万亩,占总播面积60%以上。

  建三江分局投资3000多万元建起16个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900公里科技示范带,实施百亩试验田、千亩展示区和万亩示范片的“百、千、万”工程,先后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每年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20多项,良种示范、肥料实验、机械对比、新技术展示等应有尽有,变过去的室内培训为田间地头培训,真正使农户对新技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分局还率先在全国实施了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年培训农户10万人次。推广水稻高台大棚育秧、钵育摆栽、叶龄管理、测土施肥等20多项新技术。

  垦区按照“建体系、上科技、增效益、抓队伍”的要求,整合科技力量,狠抓农业科技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今年新增基层技术人员2700余名,按照每万亩耕地一名技术人员的标准,配齐配强技术力量。全面加强科技培训,水稻、旱田、植保和土肥“三级”新技术培训累计达到30万人次。重点推广了水稻统一催芽供种、智能化育秧,玉米催芽断根、保匀增密、大豆降密保匀等新技术。在72个农场落实农业部5个作物123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和总局150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模式、扩大高产群体,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带动粮食生产均衡发展。目前,垦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7%,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2%。

责任编辑: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