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6日讯 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9.5亿元,绝对额位列全省第7位、四煤城第1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1%,增幅位列全省第6位,是“十一五”期间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7.2亿元,同比增长10.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7.5亿元,同比增长2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4.8亿元,同比增长10.2%。一、二、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9%、59.1%、22%;分别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9.5个百分点和3.5个百分点。主要有以下特点:
1、经济稳步回升,GDP增速呈逐季走高态势。
2010年我市GDP增速呈逐季走高态势。GDP增速由第一季度14.2%、上半年14.1%、前三季度15.1%逐步提高到全年16.1%,超过全年预计增长目标2.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95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419.5亿元,总量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3.6%。
2、三次产业结构一升二降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26.6:39.1:34.3变为25.6:42.3:32.1。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2.2个百分点。
3、第二产业贡献率大幅回升,工业仍为增长第一动力。
随着工业增幅持续提升,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也大幅回升,第二产业仍是我市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市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9.1%,高于去年4.9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9.5个百分点,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170.3亿元,同比增长26.2%,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拉动国民经济增长9.3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行业增加值情况表
|
现价总量(亿元) |
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
419.5 |
16.1 |
第一产业 |
107.2 |
10.8 |
第二产业 |
177.5 |
25.5 |
工业 |
170.3 |
26.2 |
建筑业 |
7.2 |
10.4 |
第三产业 |
134.8 |
10.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4.3 |
7.3 |
批发和零售业 |
28.1 |
10.9 |
住宿和餐饮业 |
5.9 |
8.7 |
金融业 |
7.8 |
1.9 |
房地产业 |
11.2 |
8.3 |
营利性服务业 |
20.1 |
14.7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37.4 |
11.5 |
4、第三产业发展平稳
2010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2%,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继续保持较为平稳的内部结构,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变化不大。但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劲,全年实现增加值76.4亿元,同比增长11%,高于第三产业平均增幅0.8个百分点,占整个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6.7%,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61.8%,拉动第三产业增长6.3个百分点。其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是房地产业(K门类),同比增长18.2%;其次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同比增长15.1%。
5、经济运行质量有提高
我市经济在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也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84.2,比上年同期高75.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8.8亿元,同比增长18.9%;外贸进出口总额(市商务局提供)完成7.1亿美元,同比增长41.7%;全口径财政收入(市财政局提供)实现59.3亿元,同比增长39.4%,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41.3%,占GDP比重6.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市国税局和地税局提供)完成45.8亿元,同比增长24.8%,占二、三产业增加值14.7%,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6、县区经济增长保持平稳回升
从总量上看,三县经济总量占全市61%,鸡东县、密山市和虎林市分别完成增加值78.9亿元、88.3亿元和88.7亿元。从增速上看,鸡冠区增速最高,实现经济同比增长19.3%,比全市高3.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市增幅的还有鸡东县(17.3%)和密山市(16.3%)。分县区看,全年各县区GDP增幅均比1-3季度有所回升,回升幅度在2.1个百分点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