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大庆市粮食产量首超百亿斤
2011-02-20 09:34:2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邵晶岩 李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近日,大庆市粮食生产传出捷报,去年,全市总播种面积1084万亩,粮食产量首超百亿斤。大庆用占全省5%的耕地,产出10%的粮食。

  “十一五”期间,大庆市加快发展“四大基地”,全面推进“双十工程”,不断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粮食生产实现了大踏步、跨越式发展。

  建旱涝保收田 首推玉米膜下滴灌

  目前,大庆市的10家滴灌设备生产企业正加班加点生产,保质保量地于4月1日前将滴灌设备送到农户家中。这是因为玉米膜下滴灌种植模式功不可没,农民特别信任玉米膜下滴灌技术。

  大庆地处黑龙江省西部旱区,多年平均降雨量440毫米,年蒸发量1600毫米,十年九旱。为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 2005年,开始实施旱田喷灌工程。几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3亿元,新打机电大井7741眼,利用原井5094眼,配套喷灌设备1.2万余套。仅去年就新建玉米膜下滴灌面积106万亩。

  采用玉米膜下滴灌技术,亩均增产450公斤以上,亩收入增加400元;用水量为喷灌的1/2,比喷灌节水50%,比漫灌节水86%;平均含水量比常规玉米低8%,籽实质量普遍高出常规玉米一个等级以上。

  正是因为玉米膜下滴灌,2009年,大庆市粮食增产11.5亿斤,达78.8亿斤。去年,粮食产量首超百亿斤。

  日前,记者从大庆市玉米膜下滴灌项目推进会上获悉,今年,该市确保新增玉米膜下滴灌面积156.7万亩。


 

  落实惠农政策全面增加投入

  为确保“十一五”期间粮食总产稳定增长,大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粮食直补和综合农资补贴、良种补贴等及时发到农户手中,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在技术培训上,达到每个农户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并按照农时季节、作物生长需求进行指导,提高科技入户率和田间技术应用到位率。在栽培耕作方式上,改变传统耕种方式,玉米推行一增五改,一增即增加种植密度,五改即改一般品种为耐密品种、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作业、改常规垄作为大垄宽窄行通透栽培、改露地生产为地膜覆盖生产;水稻推行三小变三大,即小棚变大棚、小苗变大苗、小池变大池;大豆推广两密一膜,即深松窄行密植、大垄密植、大垄行间覆膜;马铃薯推广一深一大,即深松标准整地、大垄梯次结实。

  仅去年,大庆市就推广实用技术2700万次,测土配方施肥350万亩,新增水稻大中棚育秧161万平方米,玉米大垄宽窄行栽培180万亩。全市共派400多名驻村技术人员,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组建农机合作社285个,总投资4亿多元,购置农机设备4100多台套,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1%,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产品提质农民增效

  近年来,大庆市农业生产在注重提高产量的同时,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十一五”期间,大庆市委市政府把开发绿色食品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抓实落靠,并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效益。

  2005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7家,加工总量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8.9亿元,带动种植业基地面积380万亩。2010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84家,加工总量9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带动种植业基地面积554万亩,带动农户25.4万户。

  2005年,大庆市没有一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2010年,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发展到450万亩,比2005年增加150万亩。建成林甸县大豆绿色食品基地、杜尔伯特水稻绿色食品基地两个3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建成肇源县水稻绿色食品基地、肇州县玉米绿色食品基地两个5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基地。

  2005年,大庆市“三品”标识总数仅有88个。2010年,全市“三品”标识达到380个,“三品”产量达到160万吨、年销售收入27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13%、77.6%。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