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去四家医院看一种病 两个月做7次CT3次核磁
2011-02-24 14:47:0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张智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4日讯 日前,有读者反映,称她看同一种病,换了4家医院,2个月内先后进行了7次CT检查、3次核磁共振检查。据了解,每换一家医院看病,就要重做一次检查,患者为此要多花许多医疗费,这是患者看病时反映强烈的一个问题。记者从省卫生厅了解到,为患者有效节省检查时间、检查费,今后我省内42家三级综合医院和10家三级中医医院及所有二级、一级(包括未评定等级)医院之间,将实行医学检验结果与医学影像检查资料互认。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还有许患者仍要进行多次检查。

  重复拍CT危害大

  13日9时,哈市南岗区一家医院的CT检查室前。一位年约40岁的中年女子手里拿着CT片,她告诉记者,她的这张CT片是在其他医院拍的,想让这里的专家再看看片,确诊一下,但专家说她带来的CT片只能作为参考,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做增强CT检查。她讲,前不久,她因腰椎盘突出入院治疗,2个月内转了4家医院。每一次转院,她都会把在上一家医院所做的CT片拿给医生看,但医生总会让她重新做检查。由于怕说多了医生不高兴,她只好硬着头皮反复去做检查。统计了一下,她在4家医院先后进行了7次CT检查、3次核磁共振检查。

  随后,记者来到哈市道里区一家三级医院。在内科,记者称自己有咳嗽的病状,医生建议记者去拍一张胸部CT。当记者出示前一天在其他医院拍的胸部CT时,该医生讲:“这张不太清楚,都隔了一天了,再拍一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类似的情况在各大医院普遍存在,多数病人都有重复检查的经历。

  据了解,常规CT检查频繁使用,病人接受的曝光量过大,会产生潜在的致癌危险,因此应当严格掌握适应症,一般CT检查一年不宜超过一次。

  患者:花钱看病心里踏实

  尽管如此,但多数患者认为看病就不能在乎钱。领母亲来看病的吴先生拿着一摞检查单愤愤不平地说:“这检查才做完不到2个小时,这里的医生就让我重新做检查。”吴先生告诉记者,在4个小时前,母亲孙某因交通意外致头部震荡到哈市道里区某医院进行治疗,无奈该院没有病床,所以又到南岗区这家医院进行治疗。但医生对孙某发病原因简单的进行了询问后,就让她去拍CT。当时,吴先生拿出了刚刚拍完的CT片后,医生看了一下说:“还是再拍一套吧!”“还是看病要紧,自己的病可耽误不起!”吴先生只能带着母亲孙某又拍了一套。他虽然知道重复检查在某些层面上浪费钱也浪费医疗资源,但他觉得任何人去医院看病首要考虑的问题都是病情能否康复,其次才是钱的问题,如果不遵从医嘱,万一出现了什么问题,遭罪的还是自己。

  医生:不都是为了盈利主要为规避风险

  “医生大多不想给病人做重复检查,但有时不重复检查就是不行!”省内一家三级医院负责人孙先生讲,虽然个别医院将医生的工资与检查费用挂钩,不排除有医生为了私利而侵害患者权益的行为,但这毕竟是少数。他说,一些费用昂贵的检查,只要在短期内不发生较大变化的病情,医院一般不会要求患者重做一遍。但一些特别重大的疾病,病情更是随时会有复杂而剧烈的变化,如糖尿病晚期的病人病情变化特别快,一些指标在一个小时前和一个小时后差别极大,如果单纯靠原有的资料和化验报告是不可靠的。另外,每家医院的检查仪器、医疗设备、化验水平都不尽相同,计量单位有时候也不一样,检查结果自然会有所不同。医生要是拿着不熟悉的检查报告,稍有不慎就会做出错误判断。

  哈市一家医院的张医生则认为,医疗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如今医患关系紧张,什么都需要取证。由于目前各级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检查结果直接互认有一定的风险。如果随意互认,医生受到来自其他医疗机构报告单的误导,极可能造成误读,直接影响患者的诊治。“如果因此造成了医疗事故,谁来负责呢?”他说:“有些医院CT检查人员接触病例少,经验不足,有时还用实习生来检查,我们在拿到他们的检验报告单的时候,也是有顾虑的。”所以,像这种不承认其他医院检查结果的重复检查,其实也是为了保护患者,对患者负责。另外,医检报告如果通用,可能会使病历不完整。如果发生医疗纠纷,患者告到法院,医院拿不出相应的检查报告作为证据,即使不是医疗造成的过错,也可能会被法院判定承担责任,因此医院不得不采取重复检查的办法。

  专家建议:要制定统一、规范的检查标准

  据了解,目前相关部门对CT片拍摄的间隔时间、设备、人员资质水平等,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实施时出现阻碍。对此,省社会科学院的调研员董先生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检查结果互认的推行,能够对降低患者的看病费用起到一定作用,而且对医疗的人力资源和试剂、胶片等物资资源都是极大的节约。但另一方面,检查结果互认需要逐步推进,大多数时候,医生肯定不能凭着一个月前的化验结果或者影像资料就对患者病情作出诊断。他认为,首先医疗检查的设备、方法、结果都应该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如让影像检查的医检报告得以通用,至少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拍摄的部位要准确;二是影片质量可靠;三是达到诊断要求;四是病人病情稳定无变化。同时,医院应该加强行业自律,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