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百姓小菜篮民生大工程 “新菜篮子”将这样编织
2011-03-24 10:11:5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曲静 张斯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3月24日讯 我省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对未来五年我省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

  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700万亩,比2010年增加100万亩,增长16.7%,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100万亩,增长1.5倍,蔬菜总产达到2000万吨;常年地产蔬菜自给率提高到85%,旺季自给有余,淡季自给率达到65%;年外销量达到300万吨,其中出口量达到100万吨;农民人均蔬菜收入达到500元以上,占全省种植业人均收入的10%以上。

  发展定位

  突出优质和特色,强化设施蔬菜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突出发展“四型”蔬菜生产基地。

  城郊型: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大中城市为主,重点发展冬春鲜销精细设施蔬菜。

  出口型:以黑河、绥芬河、虎林、抚远、嘉荫等14个边境市、县为主,重点发展番茄、甘蓝、胡萝卜、圆葱、黄瓜等适于对俄出口的蔬菜。

  外销型:以双城、阿城、北林、安达、海林、林甸、富拉尔基等基础设施较好的县(市、区)为主,重点发展油豆角、秋番茄、大白菜、甜玉米、胡萝卜等优质南销蔬菜。

  特色型: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和伊春、大兴安岭、农垦、森工等具有产业基础的市(地、局)为主,重点发展油豆角、大青椒、紫长茄、甜瓜、黑木耳、猴头、山野菜等地产特色名优蔬菜。  

  生产环节保菜园子

  本地菜要当家

  菜园子是菜篮子之本。

  菜园子面积、产量、质量皆有保障,本地菜成为各座城市的“当家菜”,菜篮子就一定丰盈价廉。  

  菜园子是菜篮子之本。

  因此,推动新菜篮子工程,发展大棚、一般温室和地热温室等设施蔬菜就成为重中之重。

  设施蔬菜农民有账可算

  春节刚过,大庆市大同镇民生村村民张本臣就开始忙碌起来。从最初的两栋大棚,到现有九栋大棚和2个育苗温室,张本臣认准了设施蔬菜种植。当记者问及建设这9栋大棚的投入时,张本臣笑着对记者说,当初建设大棚时政府没少补贴,村里还给农户接了电、修了路,我们就只想着怎么把菜种好。“这几年我主要种植西红柿和辣椒,一年种植两茬,一个大棚的纯收入能达到1.6万元,9个大棚一年下来收入将近15万!”提起一年的收成,张本臣乐得合不拢嘴。

  菜篮子少见设施蔬菜

  近年来,哈尔滨、大庆等地积极发展设施蔬菜,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也部分满足了周边市民的菜篮子。但总体看,我省设施蔬菜的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在市民的菜篮子中占比极小。我省设施蔬菜生产较为薄弱,种植面积仅为40万亩,达到国家标准的设施蔬菜基地几乎没有。不但与临近的吉林、辽宁两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南方各省市。

  发展设施蔬菜,不但能满足市民的菜篮子,更能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适应这一双向需求,今后我省将进一步加大设施蔬菜发展步伐。加大以节能、低碳、高效、简易、实用为核心的生产技术攻关,利用光能、地热、热电余热、生物发酵等热量资源和新能源,积极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应用新材料、新结构的棚室,提高设施蔬菜标准,最大限度利用热能。重点扶持大中城市、油煤矿区和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设施蔬菜。

  预计到2015年,设施蔬菜将发展到100万亩,比2010年增长150%。我省还将利用棚室优势,将蔬菜生产淡季由现在的6个半月缩短到4个月,同时,将地产蔬菜自给率由现在的55%提高到65%。

  淡季本地菜供应提高10个百分点,意味着设施蔬菜的占比将大大提高。而这10个百分点,农业专家们视为一个科学的平衡点,不但要让种植者有效益,更要让消费者买得起,保障我省长期的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淡季蔬菜储备心中不慌

  目前,我省蔬菜贮藏能力小、物流不畅通。以齐齐哈尔几个马铃薯大县为例,到了12月贮藏能力只有10%至20%,只能满足留种子与农民自己吃。而在甘肃定西的国家马铃薯贮藏地,家家都有窖,贮藏达70%。

  让本地菜成为当家菜,提高我省蔬菜贮藏能力,加大马铃薯、大白菜、萝卜的储量,在淡季时让百姓买得起,也是平抑菜价的当务之急。

  可喜的是,我省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规定,完善贮藏设施。按照“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根据消费需求和季节变化,建立冬春淡季蔬菜储备制度,增强城市蔬菜应急保供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绥化等大中城市和蔬菜生产县,依托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建立大型冷库和贮菜窖,提高秋冬季蔬菜贮藏能力。到2015年,全省新建保鲜气调库20个,大型冷藏库50个,标准菜窖100万平方米,秋冬储菜能力增加75万吨。

  有理由期盼,地产菜成为我们一年四季的当家菜。  

  流通环节保菜篮子

  菜园子直通菜篮子

  从目前我省蔬菜产业发展的状况以及实际需求来看,冬春季仍需大量外埠市场来丰富菜篮子,要保供应稳菜价,当务之急是缩短“园子”与“篮子”的距离。  

  让地产菜成为当家菜,是解决菜篮子难题的重点。目前我省冬春季仍需大量外埠市场来丰富菜篮子。如何保供应,稳菜价,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难题。

  外埠蔬菜 供应环节太多

  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供应我省的外埠蔬菜主要来自山东、辽宁、河北三省,其次是海南和广东等省,绝大部分都先进入各中心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交易,然后再通过早市、夜市、农贸市场、流通摊床、社区菜店和超市零售方式售给消费者。

  以山东寿光蔬菜对我省供应情况调查为例,我省主要中心城市哈、齐、牡、佳、大庆等都有长期驻扎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批发商,他们每天或定期发菜供应我省山东寿光蔬菜。主要采取委托山东寿光代收人将所需品种蔬菜由田间地头收购至寿光批发市场,再进行分检、包装、装车,蔬菜贩运至哈尔滨全部采取汽车运输。

  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一是产地批发流通成本。二是运输成本。三是销地批发市场流通成本。四是人员工资。这些流通环节的成本都计入菜价,直接推高了蔬菜流通成本,也使蔬菜价格具备了很多不确定性。

  农超对接 减少中间环节

  那有什么样的方式能很好避开中间加价环节,让大家能在家门口就买到实惠的菜呢?从去年开始,我国在部分省市大力推广“农超对接”,产地蔬菜经过农业合作社及大型种植企业直接给超市配送。

  据来我省选择农超对接品种的北京物美超市介绍,蔬菜跳过批发商、供应商、菜贩等中间环节,菜园子直供菜篮子,至少能让菜价下降20%到30%。

  不过仍然可以看出,“农超对接”只是减少了批发等部分中间环节,而农产品从生产到市民手中的流程看,加价较大的环节是零售。

  因而有政协委员建议,在大型批发市场实行主要蔬菜价格进行备案,启动主要菜价每日一报制度;政府在菜市场拿出一定比例的摊位,由农村蔬菜经营合作社来经营,设置蔬菜特别是绿叶菜产销直供专柜,并依据批发价格及地头价确定政府指导价格。免收外来蔬菜进场交易费用,由政府给予交易市场一定的补贴。

  政策给力 打通流通环节

  重生产,轻流通,是我省农业生产的多年痼疾。而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选取了营销环节这一突破口。

  改造和建设蔬菜市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支持12个省辖中心城市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分期分批对66个县(市、区)中心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支持蔬菜主产区和集散地建立产地蔬菜批发市场。到2015年,全省改造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12个,新建蔬菜产地批发市场30个,年交易量达到1300万吨,交易额达到250亿元。

  加快蔬菜物流体系建设。扶持工商企业及社会力量从事蔬菜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蔬菜拍卖业务,鼓励现有运输、联运、快递企业拓展服务项目,引进建立大型蔬菜物流企业。支持有条件的蔬菜合作社与城市大型连锁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开通蔬菜“绿色通道”,保证蔬菜运输畅通。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