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难忘仁爱大医的赤子情怀——缅怀恩师于维汉
2011-05-04 17:07:26 来源:东北网  作者:吴萌 王蕊 岳云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这是一位魁梧帅气、医术高超、与农民同吃同住,扎根病区数十载的地方病研究专家。随着对克山病病例的积累,克山病发病学、病理学特点的明确,他研究出了冬眠加补液扩容和他大力推从的大量维C等治疗方法,给急型克山病带来了90%以上的治愈率。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于维汉,为地方病防治奉献了毕生经历。在学生眼中,他不仅为克山病防治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是带头奔赴农村开展医疗工作的典范。今天我们请到了于维汉的学生,哈医大二院心内科教授关振中,一起回忆当年于老师在学校、病区奋斗的点点滴滴。

   东北网5月4日讯(记者 吴萌 王蕊 岳云雪)“我的一生都在受于老师言传身教的影响。从学生时代到克山病研究时期,直至今日我搞临床研究。”哈医大二院心内科教授关振中这样追忆着自己的恩师于维汉。

  关振中回忆起最初对于老师的印象,多数还是从同学或其他老师那里听来的。魁梧、帅气的形象,令人佩服的语言能力。跟随于老师给病人查房时,看于老师查体,手指敲击时,仿佛弹钢琴一般,而且诊断极为准确,在场的同学们都对于老师高超的艺术羡慕不已。

  毕业后,听从安排留在哈医大二院心内科的关振中,为了能更好的宣传于维汉,与另两位同学共同编写了一个小歌舞剧形式的节目《我们的教授》,演示的是于维汉老师在克山县防治克山病的一个冬天,车到克山火车站接下乡实习学生的事情。黝黑的脸庞,很长时间没刮的一脸大连毛胡子,头戴一顶大狗皮帽子,身穿一身白茬皮大哈,腰间扎了一条麻绳,脚上一双棉靰鞡鞋,赶着一辆老牛车,到火车站接来克山县实习的医学生。接到的实习学生坐上了他赶的牛车和他一道唠个不停。“老大爷今年收成怎么样”、”老大爷今年雪大吗”、老大爷你住在哪个村呀”,以为他是一个农村老大爷。到实习点一介绍,同学们才知道原来他就是我们的于教授。受到于维汉平易近人、肯于吃苦、刻苦钻研精神的感染,追随于老师的脚步来到农村,关振中也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克山病病区。

  工作条件是艰苦的,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的关振中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于维汉教授居然也能欣然接受这艰苦的环境。“每到冬天于老师带我们到富裕县繁荣乡的克山病研究点抢救病人和研究克山病。坐着马爬犁冒着刺骨的寒风巡回在茫茫的雪原上。在马爬犁上被冻得下地10多分钟不会走路,经常是冻伤手足。有时抢救病人连续作战又累又困,夜间从马爬犁上掉到雪地里都不醒,赶马爬犁的人找回来还睡得很香。”

  最让关振中揪心的,是他开车送于维汉到齐齐哈尔去参加地方病会。雨雪交加的天气,路上全是冰,驾驶的吉普车在离齐齐哈尔还有几公里的地方不慎翻入沟里。当时清醒的关振中发现,汽车顶棚的铁杠压在了于老师的后颈部,于老师的脸由红变紫,渐渐不能呼吸。年轻力壮的关振中双手抓住压住于维汉颈后的铁杠,像举重提杠铃一样连拉十几次才将其拉弯。当时,于维汉清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不怪你,责任都在我这里”。住院期间,在病榻上养伤的于老师也没忘记每日翻看病例,查询病人病情。

  “于老师和病区的农民熟得很,称兄道弟;不管多脏的屋子,上炕就坐;不管孩子有没有鼻涕过去就抱;老乡盆里的大饼子拿过来就吃。当时乡下那种落后条件,看病人他从来没闲过赃没闲过味。”关振中回忆起当时于维汉的教导,一个好医生是在病人的身边成长起来的,听他的声音和痛苦的叙述、看他的表情、细心观察他的痰、他的尿、他的便,才能真正的了解病情。不仅要掌握望、触、扣、听的基本功,心电图、X光、超声心动图等都要自己亲自操作亲自诊断。关振中认为,这些教诲在以后的临床工作和研究工作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病克山病病例的积累,克山病发病学、病理学特点的明确。克山病区、冬季、生育期妇女和成长期儿童、症状、心脏体征、血压、脉搏、心电图、X线、心动超声等多方面的手段,克山病的诊断治疗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在于老师提出来的提出的冬眠加补液扩容和他大力推从的大量维C.等治疗方法的应用下,给急型克山病带来了90%以上的治愈率。关振中感慨道,“于维汉院士为克山病贡献了毕生精力,留给后人的不单单是治疗方法,他的医术、医德也影响了一大批医生全身心投入到医疗卫生事业中去。”

 

责任编辑:连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