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我省绘出国内首个鲤鱼基因图谱 有助于选育出新品种
2011-06-23 10:47:49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高宏菲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3日讯 记者从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获悉,我省水产专家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生物应用基因组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相关专家合作,于近日成功完成我国首个鲤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有助于选育出的肉质好、刺少的鲤鱼。

  据了解,“鲤鱼基因组计划”于2009年底启动,经过1年多时间的研究,通过全基因组“鸟枪法”数据拼接和组装等多种技术途径,成功完成了鲤鱼全基因组测序,绘制出了鲤鱼基因组框架图谱、基因组物理图谱和高密度连锁图谱,标志着我国对高复杂度的大型基因组测序和拼接组装技术取得了新突破,在鱼类基因组图谱装配各项参数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鲤鱼分子育种等相关研究正式进入基因组时代。

  据“鲤鱼基因组计划”牵头人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孙效文介绍,选择鲤鱼作基因研究,是因为鲤科鱼类是我国最重要的、培育品种最多的水产养殖种类,占我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我国也是世界上鲤鱼种质资源和基因组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因而,鲤鱼是最有条件利用基因组资源进行品种改良的水产养殖物种。同时,鲤鱼基因组有100条染色体,是目前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物种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动物。而全基因组复制作为生物基因组进化的重要历史事件在现实物种的基因组中都留下重要证据。因此,鲤鱼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不仅对鲤鱼基因组辅助育种研究,快速培育抗病、抗逆、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提供重要基础,而且对鲤科鱼类物种进化和种类分化的阐明也具有重要价值。

  孙效文表示,鲤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完成,不仅为批量发掘鲤鱼的生长、发育、抗逆性等性状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还为鲤鱼的优良品种快速培育、病害防治、营养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必要的科技支撑,而且对鲤科鱼类物种进化和种类分化的阐明也具有重要价值。如完整掌握到影响鲤鱼肉品质、肌间刺形成的基因,就会有助于选育出肉质好、肌间刺少受百姓欢迎的鲤鱼新品种。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