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5日讯 今年是哈市实施“惠民行动”的第五个年头。在全市上下奋力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新战略发展进程中,“惠民行动”捷报频传,截至6月底,40个项目中完成或任务过半的有15个,占总数的37.5%,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1.6亿元。
问计于民评项目
为在“惠民行动”项目落实过程中随时倾听市民呼声,回应市民所思所忧,让群众及时评价惠民工程推进工作,市政府办公厅首创“惠民行动阳光运作,项目成果百姓评议”工作模式,在市政府门户网站的“惠民行动”专栏里,每月及时通报惠民行动项目进展情况。市民只要点击鼠标,就可查询“惠民项目内容”、“至本月底本年累计完成情况”、“本月完成情况”、“牵头部门”、“承办单位”等详细信息。除公布项目进程外,在每个项目栏的最后还设有“评议”表格,广大市民可以随时在“评议”表格内对项目的建设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今年上半年,群众提出的300余条意见建议均得到答复。
在“惠民行动”中,我市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凡是列入“惠民行动”的项目,市财政、各专项资金和区、县(市)配套资金,都确保按时足额到位,今年市政府争取到国家、省支持资金16.9亿元,市本级财政、各专项资金投入约达32亿元,多方融资156.1亿元,为“惠民行动”的组织实施提供了坚强的财力支持。
普惠民生谋项目
棚户区改造是市委、市政府今年重点推进的一号“惠民行动”项目,全年要拆迁改造棚户区360万平方米,回迁2.6万户。截至目前,全市启动的49个连片棚改项目中,已下达征收决定启动房屋征收和启动集体土地征地项目10个;廉租住房全部开工建设,实际开工2095套;经济适用住房均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开工建设4058套;道里区群力民生尚都、道外陶瓷小区、松北广信新城和香坊构件厂等4个项目的1800套公共租赁住房也已开工建设。改造农村泥草房2.39万户,100个村屯高标准完成绿化改造任务。完成居民庭院整治改造424个,占全年计划的85%;社区休闲广场在建36个,完成21个,开工量为年计划的72%。启动实施华能三期扩建、开发—化工新建供热工程、国电平南热电厂新建项目、西南部集中供热续建等。
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既是重要的“惠民行动”项目,也是加快实施新战略的迫切需要。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53条道路结构性升级改造和道路维修,打通松江湿地旅游通道、水泥路、哈东路、东巨路、小白鱼泡支路等一批道路;阳明滩大桥、松花江公路大桥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年内即将通车运行;农村今年将竣工通车300公里,改造二环区域内土路巷道56万平方米。增加、调整公交线路3条,新增大容量公交车100台,新增、更新普通公交车369台,规划了5000个停车泊位,投入使用1500个。完成160个标准化农家店改造、建设工作,完善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哈达检测分中心、大型超市检测工作,实现了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全覆盖。年内将新建40个社区公益房和30个“减灾示范社区”。
“惠民行动”项目中,哈尔滨音乐厅完成规划设计工作;群力金河公园开始实施三期改造,春植绿化工作已经结束。呼兰、阿城2区和8县(市)20万户双向网络整合及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年内完成。同时,我市还将在社区和农村增加1400件(套)健身路径,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
强化督办促项目
为确保每个惠民项目有效落实,我市今年创新将“惠民行动”项目整体纳入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惠民项目选项、实施、管理的规章制度,将40项工作任务具体细化为68个子项,结合实际按月设定阶段目标,将有关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列为项目责任主体督导推进。对进展缓慢的项目采取向群众公示周进度的办法加以推进,先后对棚改及保障房项目等进行了周进度公示,推动了项目落实。
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强化督办作用。市政府办公厅对惠民项目实施“三督一促”,一是定期督办:建立了“惠民行动”项目网上报送系统,承办部门逐月上报项目进展情况,做到了每月有简报、每季有通报,通过《哈尔滨日报》、《新晚报》等多家媒体定期向社会发布项目建设情况。二是实地督办:项目启动后,市政府办公厅主管领导带队深入8区10县(市)进行了逐项督查,实地踏查棚户区征地拆迁、道路升级改造、庭院建设、农村医改、居家养老等具体项目121个,现场听群众评议、看工程进度,促进工作开展。三是社会督办:百姓满不满意是“惠民行动”的试金石,市政府办公厅及时通过多种渠道,吸纳民意,对“惠民行动”进行督办推进。四是促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采取调研走访、约谈、上门协调等方式帮助项目摸情况、找出路,及时推进了棚户区改造、增加庭院基础设施、扩大部分县(市)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等项目的落实,尤其是在庭院长效管理方面,延伸工作触角,提出旧庭院应走社区和物业融合之路,今年南岗区率先成立了社区物业服务站,为实现我市老旧住宅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探索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