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新华网]肥沃黑土地 中华大粮仓
2011-09-15 10:38:06 来源:新华网  作者:徐宜军、邹大鹏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哈尔滨9月8日电 八月的龙江大地,秋高气爽,遍地金黄。

  广袤的黑土地上,稻穗飘香、高粱泛红、豆荚饱满、玉米结实,一颗颗即将成熟的籽实,饱吸着大地的营养,鼓胀胀,似乎急着要破壳而出……

  站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稻田边,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的种粮大户张景会,用手轻轻捻捏着沉甸甸的稻穗,口中念道:“今年又是好年景!再过十多天,我承包的650亩水稻就会变成成堆的粮食,平均亩产能达到1400斤。”

  “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带来丰收粮。”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吉炳轩说,“今年将是一个特大丰收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有望超过1150亿斤,在去年首次跨上千亿斤台阶的基础上,再增150亿斤!”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大农业

  在三江平原腹地,昔日的亘古荒原,稻田如金色的地毯,铺向天际。每天,大批游客穿梭于金色稻浪之中,为现代化大农业所震撼。前来参观的世界银行工作人员连连称赞“very nice! very beautiful!(非常好,非常漂亮!)”

  现代农业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农业。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大农机播种收割、飞机航化作业、全球卫星定位、激光整地……数百亩、数千亩甚至上万亩的大地块,书写着一幅幅现代农业的壮丽画卷。

  今年50岁的张景会是种粮大户,更是科技示范户。他种植的650亩水田,成为七星农场的现代农业样板田,引来许多种植户和游客前来学习参观。

  由于开春遭遇暂时低温,张景会今年春播采取了浸种催芽、三膜覆盖等增温技术,提前7至10天插秧,实现了“不扣四月棚、不育五月苗”的目标。后期实行单池计量要素管控标准作业,确保高产稳产。

  “今年水稻长势比较好,现在每个稻穗大概100粒,最多的有140多粒,丰收已成定局。当前我们正全力检修农机具,准备秋收!”张景会高兴地说。

  作为科技示范户,张景会善于运用新技术、新品种,近年来不断应用旱育壮秧、叶龄诊断、氮肥后移、井水综合增温、全程机械化、航化防病等新技术,水稻产量和效益逐年增加。

  目前,张景会的示范田亩效益达500元以上,年纯利润40万元,成为农场展示和应用新技术的示范基地,他本人多次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先进科技示范户”“全国产粮大户”称号。

  七星农场党委书记孙鹏说,目前黑龙江垦区各个农场都建有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成为现代大农业的研发中心、技术推广中心。仅七星农场科技园区,每年就要承担几十项科研课题,推广10至12项实用新技术和新品种,水稻亩产从几年前的数百斤增加到现在的1200多斤。

  现代化大农业还要归功于高度机械化。

  在建三江现代农机中心,农户孟庆山向大家演示了自己购置的迪尔9520T大型拖拉机。这个大家伙价值240万元,450马力,整地宽度达18米,每小时整地200亩。

  坐在驾驶室里,孟庆山感觉十分惬意。“拖拉机上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我们只要设置好路线,它就能自动驾驶。”他得意地对记者说。

  毕业于东北农学院的孟庆山2004年购置了这台大农机,虽然有些贵,但购买时国家、农场的补贴占到30%多。他说:“现在我一年的耕作面积达到5万亩,平均一亩地收机耕费20块钱,刨去成本,一年净赚20多万。”

  在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像孟庆山这样的农机大户还有很多。这个管理局现有农机具22万台件,农机总动力135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率达98%以上。

  今年,黑龙江省新购置大中型农机设备3.97万台(套),其中拖拉机1.79万台,配套农具4500台。目前,全省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8.6%。

  从昔日北大荒,到今天的中华大粮仓,黑土地正迎来现代大农业的曙光。

  大合作激发黑土地创造力

  现代大农业需要现代化的生产方式,需要现代化的组织方式。随着现代大农业的不断发展,勤劳的黑龙江人不断探索场县共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用大合作激发黑土地创造力。

  为了发挥垦区现代农业示范带动作用,黑龙江省适时开展“场县共建”,依托垦区的大型机械、先进技术、水利工程等优势,为周边农村代育、代耕、代种、代灌、代管、代收,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秋收在即,今年71岁的嫩江县双山镇双山村农民周广福一点儿也不着急,每天打球健身娱乐。原来,老两口把10多亩地承包给了当地农场职工。

  “过去忙活一年,种10多亩地也就4000多块钱,现在什么也不用干,一年净挣6000块钱承包费。”周广福说,农场还帮助当地农民改善住房,他家10月份就可以从小土房搬进新楼房。

  双山镇副镇长张玉琴说,场县共建提高了土地的产出和效益,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垦区还帮助乡镇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活质量。现在,农民有了更多时间外出务工,有了新的收入来源。

  目前,黑龙江省66个县市与垦区105个农场开展了合作共建,基本覆盖了全省所有县市和农场。共建也由一家一户农机代耕、土地承租发展到整村整乡代耕、承租,共建延伸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加速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场县共建,成为黑土地上又一次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而黑龙江广大农村自发探索各种合作经营方式,也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方正县天六乡利民村村委会主任贾继华2005年发起组建了利民绿色稻米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7名社员、几百亩地。经过6年的不断摸索,合作社社员达到327户,经营土地321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稻米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有机水稻、绿色水稻远销云南、甘肃、河南等地。

  “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大家都要冒风险,很累还挣不到钱。”作为合作社的社长,贾继华对合作经营深有感触,“现在大家抱团干,统一买种子化肥,统一育苗插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连片管理,一起闯市场,人不累,好管理,年底粮食打多了,还能从合作社分红。”

  目前,黑龙江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14000多个,带动农户100万户,占全省农村总户数的25%。“十二五”期间,这个省计划村村建有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社。

  肥沃的黑土地,正激发出更多潜能!

  建设国家可靠的大粮仓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希望黑龙江的同志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真正使这片肥沃的黑土地成为国家可靠的大粮仓。”这是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6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沉甸甸的嘱托。

  2009年,我国制定《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计划到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1000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1000亿斤,黑龙江省承担起新增177亿斤产能的重担,超过全国新增产能的六分之一。

  为了党中央的嘱托,为了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人集全省之力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粮食生产连续夺得丰收。特别是最近三年,粮食产量以平均每年100亿斤的速度增长。

  2010年,在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黑龙江省克服困难,夺取特大丰收,粮食总产达到1002.6亿斤,比上年增产132亿斤,占全国增量的42%,成为继河南之后的全国第二个千亿斤粮食生产大省。

  新的一年,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省本级共安排“三农”发展资金70.5亿元,比上年增加14.3亿元。全省仅春耕生产共投入540亿元,比上年增加31.8亿元。3月初,全省提前下拨122.74亿元的“四补贴”资金,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给农民发展生产吃上“定心丸”,农民种粮热情进一步迸发。

  2011年初,黑龙江省还决定在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建立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索打破制约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瓶颈的可行之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据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介绍,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637.8万亩,比上年增加314.5万亩,其中优质水稻播种面积达到5171万亩,比上年增加708.6万亩。全省高产作物面积创历史最高水平,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黑龙江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除春耕遭遇暂时低温外,今年全省农业生产气候适宜,不旱不涝,病虫害少,粮食总产有望超过1150亿斤,仅商品量就有望突破1000亿斤,实现粮食生产“八连增”!

  “按照每人每年348斤的原粮消费标准,黑龙江省一年的商品粮可以为2.9亿人提供一年的口粮。”黑龙江省粮食局农村处处长高士说,这笔账振奋人心。

  “过去3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年均增加100亿斤,今年有望增加150亿斤,4年增加450亿斤。”吉炳轩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粮食大丰收,经济不会乱!”

  采访结束时,张景会特意抱出自己种的大西瓜,希望和记者一起“提前庆祝今年的丰收”!

  记者轻咬一下,满口香甜,仿佛分享到了主人心头丰收的喜悦……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