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7日讯 佳木斯市郊区区委、区政府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全区农业的首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郊区根据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要求,在区内交通相对便利,地势平坦,灌排条件和土壤基础肥力较好,种植管理水平较高,示范效果明显的5个乡镇的10个村各实施1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区10万亩,辐射面积10万亩。在大来镇的中大村、中胜村和复兴村,敖其镇长春村和双玉村各实施1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区面积10万亩,辐射面积20万亩。通过高产创建工作提高了粮食作物种植水平,2011年全区粮食总产将突破12亿元,有望达到13亿斤。郊区还积极整合农业项目、农业机械、农田水利、农贷资金、农业科技等各方面优势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倾斜。特别是今年在水稻面积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在平安乡、江口镇、望江镇等水田重点项目共建育秧大棚4000多栋,规划为94个小区,总面积达到146.87万平方米,为水稻增产、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郊区还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菜篮子”工程相结合。今年郊区把蔬菜生产作为全区农业的一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不断增强为城市服务功能,全区已初步形成“五大蔬菜园区、八大蔬菜基地”的蔬菜生产格局,蔬菜面积达到了10万亩。他们还重点在各蔬菜园区和蔬菜生产基地推广使用规范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制定了《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严禁使用高残留农药,鼓励施用农家肥和有机肥,确保蔬菜产品质量,现已有大白菜、大葱、黄瓜、甜瓜、油豆角等十几种蔬菜三十多个品种得到了国家的无公害产品认证,长青乡万兴番茄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
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经过努力,今年郊区被列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区),借此契机,郊区全面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正在建设中,项目完成后,将改善灌溉面积4.6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43万亩,灌溉保证率可由原来的75%提高到80%,可增产粮食2045.8万公斤,水利效益1484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经完成饮水井3眼,管网配套1处,可解决2480口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打旱田节水灌溉井15眼,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750亩,疏浚河道11公里,提高了农业的防汛、防旱、抗台能力。完成渠道清淤3万立方米,确保了水田灌溉。郊区还特别重视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营造水土保持林百公顷,受到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好评。
目前,郊区水稻种植面积由去年的32万亩增加到51.6万亩,粮食总产量将突破12亿斤。蔬菜面积达10万亩。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6.037万亩,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75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个。全区良种覆盖率达到99%。推广农业先进技术达到230万亩次,完成任务指标的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