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走基层 看发展】把残疾人致富的希望种在大棚里
2011-10-14 10:11:5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夏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王兆成在温室大棚里劳作。
 

  黑龙江日报10月14日讯 金秋时节,五常市红旗乡的温室蔬菜基地里,1000多栋蔬菜大棚掩映在金灿灿的稻田中间,显得格外壮观。大棚里,个儿大油亮的茄子、红艳鲜嫩的西红柿、硕大饱满的彩色甜椒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

  其中,150栋大棚是五常市的残疾人创业扶贫基地。目前,温室大棚已吸纳周边乡镇160多名残疾人入园就业。

  记者见到五常市红旗乡农民王兆成时,他正忙着给大棚通风。57岁的王兆成因小儿麻痹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多年来生活一直不算富裕。今年4月,当得知残疾人承包大棚种菜,每栋每年只需交2000元租金、其他费用全免的消息后,王兆成和几个残疾人一商量,组成联合体共包下了9栋温室大棚,还雇佣了6名残疾人帮忙照料。

  “残疾人劳动能力相对较差,9栋大棚才6个人能忙过来吗?”

  “我们这活儿可简单啦,天天就是看着水,放放风,只要掌握好温度、湿度,会掐尖打蔓儿就行。”王兆成告诉记者,残疾人创业扶贫基地专门聘请了技术人员负责育苗、培土等工作。“技术员把土质、材料、水、肥、农药都给配好了,我们就放心了,要是自己弄,万一农药超标,达不到绿色标准,就卖不上价了。”

  温室蔬菜让种了几十年菜的“老把式”长了见识。原来只种一季的蔬菜到了大棚里,技术人员根据东北的自然条件,采取秋菜延后、冬季生产叶菜和春季蔬菜提前上市的名优特菜三茬栽培模式,一茬接一茬、每茬都比大地菜收获早,产量高。“这一棵秧就能结6斤豆角,按最低价两元五一斤算的话,一棵秧就十五元钱,一栋大棚1800棵秧,你算算多少钱?”王兆成指着马上就要收获的将军豆角对记者说:“大地菜10垧地的产值也种不过我一个棚!大地菜靠天吃饭,我这棚子可是旱涝保收啊,万一有个天灾人祸的,保险公司还给咱赔呢。保守算这一个棚的一茬菜最低收入2万块钱,一年两茬半全下来挣5万块钱是轻松的事。”

  据了解,温室基地的蔬菜都是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到了收获的时节,这些无公害蔬菜由专门的物流公司直运到北京、沈阳、长春等地,农民只要上网看价、过称收钱,完全不用为销路发愁。在大棚里采摘西红柿的孟亚辉大姐也是位残疾人,她告诉记者:“原来在家也干不了啥重活儿,寻思着打工挣点钱,在大棚干活一天给60元钱,就是栽栽苗,捋捋蔓儿,追追肥什么的,残疾人都可以干。以后攒点钱我也想包几个棚子,自己承包不是能多挣点钱吗?”

  采访结束时已近中午,在大棚里劳作的残疾人成帮结伙,开着三轮车回村里吃饭。陪同记者采访的五常市残联理事长孙友心里已经描绘好了一幅残疾人脱贫致富的美好画卷:“将来我们打算把残疾人危房改造资金投入到扶贫基地里去,在大棚附近集中盖个千八百平方米的住房,把来创业就业的残疾人携家带口都安顿到这儿,到时候既有房住,又有免费就餐,而且不用交通工具就近就业,每月轻松挣到两千元以上的工资,将来他们发家致富之后可以就地承包咱们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大棚,到那时候,咱残疾人的日子可就过得红火了。”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