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新闻发布会现场。东北网记者李博摄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精神文明办副主任、省“三优”办主任陈永芳做主旨新闻发布。东北网记者李博摄
东北网10月31日讯(记者李博 吴萌)31日,记者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精神,把《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确定的“八大工程”第一工程文化素质提升工程落到实处,黑龙江将在全省开展“创三优,强素质,建美好家园”活动,深入推进全省“三优”文明城市建设工作。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精神文明办副主任、省“三优”办主任陈永芳在会上进行了主旨新闻发布,介绍全省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建设情况及开展“创三优,强素质,建美好家园”活动的工作安排。
陈永芳说,作为全省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的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作,是服务民生的实际举措、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有效载体,三年来,加大环境建设、改造、整治力度,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努力打造畅通安全的交通环境;广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尤其是黑河现场会后这一年,成为投入力度最大,推进力度最强,取得效果最明显,广大群众最满意的一年。
今年以来,全省县级以上城市裸土治理达到1120万平方米,清理各类积存垃圾317万吨,中心城市主次干道、县城主要街路垃圾清运设施配备率接近100%;大中城市文明工地达标率为96%;拆除违章建筑2.43万处,拆除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清理乱贴、乱画、乱挂和违章设置牌匾广告300多万处;城镇建成区新增绿地6420公顷,新植树木6725万株,完成投资22.62亿元,建成一批城市园林绿化亮点工程和精品工程。各地加快实施城市内河治理工程,增建源头设施,更新老旧管网,改造调控泵站;大力拆并城市中心区分散供热小锅炉,建设热电联产等集中供热项目,两年来全省拆并小锅炉1000多个,提高了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改善了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在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上,截至9月底,完成投资726亿元,开工843360套,开工率99.7%,竣工73299套。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科学渠化、组织城市交通,努力提高交通管理科技含量上,全省有27个城市成立了交通指挥中心,已有灯控路口2800余个,电子抓拍设施1260个,电视监控点3987个。仅去年全省就渠化道路路口2095个、停车泊位2900个、交通隔离护栏203公里,施划标线381公里,增设标志2516块。通过加大交通秩序管理,严格整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逐步改善城市道路通行状况,截至9月30日,全省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有三项实现了同比下降,其中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了6.3%、6.9%和10.3%,特别是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下降了5.13%、6.49%和42.52%,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趋稳向好。全省广泛开展“迎、讲、树”、我们的节日、邻居节、志愿服务等活动,普及礼仪知识,弘扬传统文化,倡导社会文明风尚,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通过逐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共享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中提高道德素质、养成文明习惯、懂得科学生活。
据介绍,下一步,全省“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将紧紧围绕“实施文化素质提升工程”,突出“让家园更美好、让生活更幸福”这个主题,开展“创、强、建”活动,坚持专群结合,防治并举,齐抓共管,抓好城乡环境治理、交通秩序整治、市民素质提升三大工程,重在习惯养成,促进环境优化,秩序改善,服务提升,素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