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4日讯 提起农村“媒婆”,很多人就会联想到电视剧《乡村爱情》里的“谢大脚”。那么,现实中的农村“媒婆”是什么样子?
一副热心肠,全力在“落忙”。日前,记者采访了几位这样的农村“媒婆”。
找媒婆请打“110”
依兰县团山乡车大娘,是这一带有名的媒婆,她家电话号码尾数就是“110”。
车大娘说,“保媒拉纤儿”三四十年,多数是张家小子看中了李家姑娘,请她去“说合”。多数是男方请她,她则按照要求,在十里八村寻找合适的姑娘,把双方“撮合”到一起。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她就开始帮助张罗婚事,直到双方拜完花堂,她的“媒婆”工作才算告一段落。车大娘说:“为乡里乡亲保媒拉纤不图啥,顶多吃人家一两顿饭或收上二斤‘长白糕’,就算答谢了。”
近几年,找车大娘介绍对象的少了,但“会亲家”、确定“彩礼”等大事儿,村民还是要拨她家的“110”。“农村讲究明媒正娶,虽然现在年轻人自己处对象,可‘透光儿’、‘过话儿’等,还得请媒人象征性地吱一声。”车大娘说,她出面就是从中调和,让双方都过得去、别为难、有面子。
“专业媒婆”很时尚
说张庆芸是“专业媒婆”一点也不过分。她从25岁起就给人介绍对象,17年来经她介绍结婚的男女多达700对,在巴彦港镇一提“张媒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张庆芸最先当媒婆,是给自己的小叔子介绍对象。小伙子24岁,长得挺精神,就是性格太腼腆,黄了不少对象。张庆芸几经打听,在宾县物色到一个姑娘。她先向女方讲明男方“缺点”,提醒女方婚后大事小事都得自己拿主意。姑娘一听欣然同意,俩人相处几个月就结婚了。
西集镇有个姑娘叫小满,长得不错,就是不会干家务活儿,找对象犯了难,眼看着姑娘都二十七八了,急得家人每年都让她搬“荤油坛子”,希望借这个“习俗”尽快找到好婆家。为给小满找对象,张庆芸可算费尽了心机,最终通过朋友在大连给姑娘找到了“真命天子”。两人结婚3年,男方从没因小满不会干活儿而不满,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今年夏天,小满夫妇食宿全包地请张庆芸去大连玩了十多天。
张庆芸衣着现代。她说:“从年轻到现在我的新衣服就没‘断流’,屯里人看我一换新衣服,就知道我又促成了一桩好姻缘。”
“劳模媒婆”威望高
刘长发在木兰县利东镇威望特别高,一是他头顶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的光环,另一个就是经他介绍喜结连理的上百对夫妇,没有一对离婚的。
婚姻毕竟不是儿戏,刘长发介绍对象先搞“外调”,把男女双方祖宗八代考察得明明白白。特别是男方,要是属于二流子、懒蛋子那类的,就是他的实在亲戚也不掺和,用他的话说“不能把人家姑娘往火坑里扔”。乡亲们就是看中了他这一点,费劲巴力地都找他“保媒拉纤”,认为他介绍的对象“牢靠”,另外只要他说句话,女方的彩礼最少能抹去万八千的。他最自豪的是,20多年前为村民刘海“保了一桩媒”,去年刘海又请他给自己的儿子介绍对象。如今,刘海的孙子都出生了。
前段时间,刘海的儿子从日本回国,送给他一部能“视频”的手机。刘长发说:“以后再介绍对象,就让双方先‘视频’一下。”
“红线”牵到俄罗斯
“跟李树明干活准没错,挣了钱,还能娶到外国媳妇。”这是宾县鸟河乡农民对种菜大王李树明的评价。
俄罗斯的秋明州因地处高纬度地区,当地人几乎是靠天吃菜。几年前,李树明带着30多位乡亲,在秋明州开垦了200多公顷菜地,种植番茄、辣椒、黄瓜等蔬菜,一年收入超过百万元。挣到钱的小伙子们纷纷提出要回家娶媳妇,李树明为“稳定军心”,暗暗给小伙子们和俄罗斯姑娘牵起了“红线”。中国小伙子的勤劳淳朴,给俄罗斯姑娘留下了好印象。李树明抓住俄罗斯姑娘们的这一心理,经常创造条件让中国小伙子与俄罗斯姑娘接触。一次,他带着“大侄子”李刚到阿列娜家做客,特意带上一篮子蔬菜,嘱咐他下厨烹调出七八个美味可口的中国菜,阿列娜和母亲品尝后,对李刚大加赞赏。没过多久,李刚就把“洋媳妇”娶回了家。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李树明已经在中俄之间架起了8座鹊桥,至今还有不少俄罗斯姑娘拜托他帮助找个中国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