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呼兰:“北扩东拓”建设宜居新城区
2011-11-30 09:13:41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徐柏胜 王大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30日讯

  四大战略

  跨河北扩

  把呼兰河以北作为利民开发区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传统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承接地。2012年,把孟家、长岭、沈家3个乡镇改设为街道,城区面积由目前的656平方公里扩展到1057平方公里;5年内,把大用、许堡、方台3个乡镇改设为街道,城区面积增加到1460平方公里。

  沿江东拓

  以呼兰河口大桥、滨江景观大道建设为契机,以腰堡月亮湖休闲旅游区开发为突破,在哈肇路与松花江围合区域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区。

  产业兴城

  坚持以利民开发区为龙头,在新城区集中打造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科技教育、机械装备产业园,在铁东新区打造新型建材产业园,在长岭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园,在康金、孟家、方台分别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园。

  强区富民

  加快壮大经济总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增强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群众物质文化水平。

  未来五年五大愿景

  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翻番,进入500亿元GDP城区行列;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两番。

  经济结构实现优化调整。到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3:45左右,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现代城市架构基本形成。到2016年,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框架持续拉大,功能日臻完善,商圈布局更趋合理,核心区域更加突出,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改革开放取得新的突破。深入推进企业资产运营工作,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卫生、财税、金融等领域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动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快形成与时俱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全市乃至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幸福。城乡居民收入和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干部职工工资实现与GDP同步增长。着力构建均等化、广覆盖、高标准的公共服务体系,重点解决群众文化、教育、医疗、就业、出行、居住等实际问题,社会成员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六大重点目标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发展休闲旅游产业

  加快影视文化城、松花江避暑城、呼兰河口湿地、腰堡月亮湖等休闲旅游项目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在改造提升老城区传统商圈的同时,加快推进哈尔滨永利国际商贸城和卓展、奥特莱斯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

  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快中国医药集团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和哈药生物物流中心二期工程建设步伐,推进西钢物流园区建设。

  (二)提升利民开发区竞争力打造中国北方药谷

  第一步:到2012年,全面做实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销售收入100亿元;第二步:到2016年,园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销售收入500亿元;第三步: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销售收入1000亿元,建成省内最大、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园。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把2平方公里的绿色食品产业园做大到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果蔬加工、肉制品、乳制品、饮品、休闲保健食品及相关配套产业,力争5年内,打造一个销售收入500亿元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全省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出口基地。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中航哈轴、华优动力等项目为依托,建设5平方公里的机械装备产业园。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快软件服务外包、地理信息、文化创意、动漫产业等专业园区建设。

  (三)加快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发展层次

  把哈肇路50公里都市农业产业带打造成绿色蔬菜产业基地和农业休闲体验基地;把60公里长的呼白路60公里以内的现代农业示范带打造成粮食高产攻关示范基地。

  壮大新型经济主体。推广“大用沈八模式”,探索实践镇、村、社一体化发展道路,为农村城市化提供借鉴示范。

  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交通网、信息网、生态网、水网、电网、气网,努力实现区域共建、城乡联网、设施共享。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农民新型居住区。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带动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

  (四)完善城市功能以一流的标准建设好城市

  重点实施“一都”、“两网”、“三桥”、“四园”工程。“一都”即避暑旅游之都。“两网”即在老城区打通西环路,建设东环路和北环路,形成老城区环城路网;在新城区完善以“一环七横八纵七射”为主框架的新城区路网格局。“三桥”即改建呼兰河大桥、在建的呼兰河口大桥和规划中的联结新老城区跨呼兰河的第三座大桥。“四园”即呼兰河带状公园、水上公园、利民公园和运动公园。

  (五)大力改善民生

  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援助。继续实施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深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加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低保动态调整机制。

  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

  加快以新一中、哈师大附属中学为代表的学校建设。加快以区第一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为代表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低碳经济,搞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设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的现代宜居城市。

  (六)创新社会管理

  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力求民情联系无遗漏、社区管理无盲点、社区服务无间隙。

  完善新经济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绩效评估体系。完善和落实扶持新社会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

  完善诉求表达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解决矛盾、维护权益。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