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南工业新城大学园区规化效果图。
黑龙江日报12月6日讯 11月以来,哈市连续下发了《哈尔滨市产业园区“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等有关规范产业园发展的三个文件,这标志着哈市产业园区将改变无序竞争的局面,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未来4年,哈市产业发展方式将突出空间布局调整,产业集聚度将由目前的44%,提高到65%,达到国内产业集聚度中等偏上水平。
集聚产业 园区发展大步跨越
目前哈市有26个重点产业园区,其中,国家审批的4个,省政府审批的13个,省市有关部门审批的9个。为合理规划产业园区产业布局,实现园区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哈市制定了《哈尔滨市产业园区“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根据该《规划》,哈市各产业园区将优先发展“十二五”确定的优势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到2015年,大部分工业企业集聚在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内发展,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配套成龙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产业集聚度达到65%,比“十一五”末提升21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园区1个, 500至1000亿元园区1个,100至500亿元园区4个。
“十二五”期间,哈市产业园区将做大做强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5个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南部工业集中区、北部工业集中区、东部工业集中区和各县(市)工业集中区四个工业集中区建设。其中南部工业集中区以哈南工业新城和阿城经济开发区为载体,重点实施“南拓”发展战略。到2015年,南部工业集中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20亿元,同比增长29%;北部工业集中区以江北科技创新城、利民经济开发区和松北经济开发区为载体,重点实施“北跃”发展战略。到2015年,北部工业集中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20亿元,同比增长30.7%;东部工业集中区以“一区两镇”(宾西开发区、宾西镇、蜚克图镇)为载体,重点实施“哈东新城”战略构想;各县(市)工业集中区根据各县(市)的地域、产业、资源等优势,重点鼓励发展农、林、牧产品深加工及特色产业,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年均增长20%。
分档管理 政府资金重点扶持
为加强产业园区规范建设和管理,促进园区功能优化和产业提升,哈市专门制定了《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实施意见》。根据该《意见》,哈市建立重点产业园区分档机制,按照工业经济总量将重点产业园划分为四档进行评定。其中一档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含100亿元);二档工业园区达到50亿元以上(含50亿元);三档工业园区达到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培育期工业园区指未达到三档标准的工业园区,但符合有国家和省、市正式文件批复;涉及“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新战略;每个区、县(市)至少保留1个产业园区的原则等三个条件之一的即可纳入培育范围,限定5年培育期(2011-2015年)。
根据《意见》,今后哈市将加大对产业园的资金支持力度。市和区、县(市)均设立支持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导向资金,导向资金重点支持工业园区融资平台、技术研发检测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公共环保平台等方面建设。对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投资项目,市里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市直各有关部门的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园区工业企业的发展。对分档和提档晋级的产业园区,从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中按以投代奖方式给予适当奖励。
导向机制 园区产业错位发展
为促进产业园区形成错位发展,实现各具特色、有机链接的产业空间布局。哈市制定了《产业园区鼓励和限制类产业目录》,在国内率先建立园区产业发展导向机制。
《目录》明确了各园区鼓励类产业和限制类产业。支持园区引进和扶持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通过产业链的配套和延伸,助推主导产业快速裂变扩张;对引进鼓励类产业项目的园区和企业,将在项目审批,土地、资金、供电、供气等要素保障方面给与重点倾斜。严格控制园区限制类产业,尤其是严格限制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淘汰类的产业进入;产业园区如果擅自引进限制类产业项目,将视情节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对《目录》鼓励和限制类之外的产业项目,各园区可根据各自总体规划自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