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伟大母爱撑起一双残儿一片天
2011-12-15 11:30:03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志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5日讯 在黑龙江省肇东市松辽社区有这样一个特殊家庭,全家四口两个孩子残疾。赵淑芝和老伴都已年过六旬,30多年来悉心呵护一个先天性脑瘫、一级残疾的38岁儿子王昭阳和先天性畸形、二级残疾的36岁女儿王文杰。最近,赵淑芝眼含热泪向笔者讲述了她30多年来精心照料一双残儿的酸甜苦辣。

  酸:两个孩子都残疾。20世纪70年代,赵淑芝夫妇是肇东皮毛厂职工,1973年儿子王昭阳出生,这本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儿,但儿子却是脑瘫伴有身躯畸形。残酷的事实犹如晴天霹雳,赵淑芝简直要昏了过去,实在难以承受,但夫妇俩坚信没有治不好的病,等儿子长大后就会和正常小孩一样。转眼间到了1975年女儿王文杰出生了,一家人万分期盼是个健康的孩子,却万万没有想到又是先天性残疾,简直像天塌下来一样,两口子撕心裂肺,欲哭无泪,欲罢无能,怨恨自己的命为啥这样苦,老天咋这样不公,甚至想一死了之,一个好端端的家庭险些散了花儿。

  苦:30多年没睡一个安稳觉。赵淑芝老伴儿体弱多病,照顾两个残儿和家庭的重担无情地落在了她的肩上。80年代初,夫妇俩所在的单位又解体了,使原本不幸的家庭又雪上加霜,窘迫的经济和较大的家庭开支,压得赵淑芝喘不过气来。但是,她仍然用大爱和坚韧撑起了这个不幸的家,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30多个春夏秋冬,每天俩孩子上下床、洗澡、入厕、喂饭、更衣样样都离不开她含辛茹苦地照料,默默地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为了治好孩子的病,她跑遍了哈市、北京、上海的几家大医院,医生的回答是由于怀孕期间受到某种化学类物质的刺激,俩孩子将是终生残疾。回到家中,便有人劝她:“养这俩孩子得遭一辈子罪,不如趁早遗弃算了。”而赵淑芝却不离不弃,耐心地解释说:“孩子是自己的亲骨肉,只要我有一口气,就会照顾他一辈子。”如今孩子已近而立之年,而赵淑芝的满头青丝早已变成了苍苍白发。

  甜:孩子进步与政府的关爱。赵淑芝用母亲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大爱和锲而不舍的韧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对孩子进行智力、肢体等康复训练,教孩子说话、看书、写字,默默地呵护一双残儿,引导和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笑对人生。每当孩子能完整的说上一句话、写上一个字、端起一只杯,哪怕有一点儿细微的进步,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欣慰和愉悦。2011年9月14日省残联何玉华理事长等领导到赵淑芝家慰问时,王昭阳用左手流利地写下了“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九个歪歪扭扭的大字,室内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场人投以无比欣赏与敬佩的目光,都给予了很高度的评价。而站在一旁的赵淑芝却热泪盈眶,她十分激动地说,党和政府的关怀使我家终生难忘,社区、残联,还有市里的领导逢年过节都到我家来看望慰问,早就我们给办了的低保,享受议价粮补贴,还送来了轮椅、平衡杠、助行架等一些康复训练器材,鼓励我一定要照顾好俩个孩子,使我更加坚定了面对人生的信心和勇气。这时,赵淑芝忽然抬高嗓门,若有所思地说,过去我家住了60多年不足40平米的棚户房,如今是党的政策好,让我家住上了两室一厅80多平米的新楼房,虽然我很苦很累,但如今心里特敞亮,真是生活比蜜还甜啊……室内顿时充满了一片温馨的笑声。

  辣:自己老了对残儿的牵挂。自从残疾儿子出生,赵淑芝就很少出远门,就算走亲戚,无论刮风下雨,都要赶回家中,从未在外住过宿。“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是这个多灾多难的母亲,用她那瘦弱的肩躯给了一双残儿最温暖的港湾和最温馨的依赖。看着孩子每天的变化与进步,赵淑芝在高兴之余却又有了新的烦恼,她说:“我的年龄越来越大了,以前抱起他们感到不费啥劲,如今却感觉两条腿发软,已是力不从心啦。但照顾他们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我在一天,我就会照顾好他们一天。但假如有一天,我离开了这个世界,孩子可该怎么办呢?他们的冷暖由谁来操心呢?一想到这,我整夜都闭不上眼。”“妈妈,您别这样说,这么多年的苦难都闯过来了,我们还怕什么,万一有一天您真的不在了,还有政府管我们那!……女儿王文杰边说边抬起那微微颤抖的手擦去母亲脸上的泪痕时,赵淑芝不由地破涕而笑,一时间,本就洒满阳光的楼房又充满了爱的芳香……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