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省社会科学院“走转改”助推新智库建设
2012-01-02 17:59:43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日讯 题:让理论之树长青——省社会科学院“走转改”助推新智库建设

  于要文 记者印蕾

  近年来,省社会科学院紧紧围绕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打造省委、省政府“用得上、信得过、靠得住、忘不了”的思想库、智囊团,专家学者走出书斋、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用丰富的社会实践认识世界、传承文明;以丰硕的科研成果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科学决策,践行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丰富内涵,推动了事业的加快发展,赢得了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好评。

  围绕中心主动“走转改”

  今年8月下旬,省委书记吉炳轩作出了“总结龙江大地上的城镇化经验,从实践中发现真理,展示黑龙江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指示。带着领导的期望和重托,9、10月间,省社会科学院专家组日夜兼程,行程近两万里,深入到30多个林业局、农场和旅游名镇开展高强度、大力度的“龙江大地城镇化建设”系列大调研。期间,调研组“五加二”集体攻关、“白加黑”集中打造,仅用8个昼夜,就推出了首篇调研报告“让林区人民俱欢颜——黑龙江森工林区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高视点、全景式地对森工系统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重大举措、突出成就和创新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

  近年来省社科院主动请缨,共完成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圈批课题50余项。深入“八大经济区”调研,提出了“加快我省大项目建设的建议”;深入林区调研,为加快“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逐一走访口岸城市,推出了“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研究报告”,为省委、省政府确定建立“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提供了参考。

  “走转改”已成为新智库建设的强大驱动力,通过“走转改”,省社科院实现了由被动咨询型机构向主动服务型智库的重大转变。

  发挥智力优势战略“走转改”

  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智力优势,坚持“三高”(站位高起点、学术高水准、成果高质量),是省社科院“走转改”的战略支撑。

  2010年,省“十二五”规划起草之际,省社科院适时推出了包含一个总报告和四个子报告,数十万字的中英文研究成果——“黑龙江省级发展战略研究”,以跳出龙江看龙江,站世界看龙江的宽广视野,提出了我省创新完善发展战略的框架设想,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省社科院专家学者还先后就改善黑龙江经济发展环境、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加快全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等问题,长期进行基层跟踪调研。“加快‘八大经济区’建设支撑体系研究”、“加快我省城乡一体化建设问题研究”等一系列有关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成果,为省委、省政府谋划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先导和智力支撑。

  在着眼于全省发展战略的同时,省社科院逐渐形成了覆盖全省市、县、乡三级调查研究网络,专家学者常年深入基层跟踪调研。仅2010年,就参与省及哈尔滨市等十几个市县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基础研究领域,围绕支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边疆文化大省,通过多年积累和大量基层调研、实地踏查,确立了“黑龙江省历史文化研究工程”大项目,深入挖掘黑龙江流域文明、辽金文化、冰雪文化、哈尔滨犹太人等丰富历史多元文化资源,重点开发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兴安岭精神、龙江交通精神和黑龙江森工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省委宣传部肯定该项目具有开创性和建设性意义,将弥补我省历史文化挖掘不够深入、系统等缺憾。

  在“走转改”过程中,省社科院实现了由单纯学术机构向应用型智库的转变,在更高层次上助推了新智库建设。


 

  促成果转化实效“走转改”

  在实际应用中体现社会科学研究价值,把成果转化作为检验“走转改”实效性的直接标准,确保成果“用得上、靠得住”是省社会科学院“走转改”实效性的重要标志。

  2011年,在认真总结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实施两年来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制约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瓶颈问题的基础上,省社科院推出了“解决制约我省科学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研究”课题成果,提出我省在破除体制性障碍、解决结构性问题上,至少应该在6个方面有大手笔、大动作和大突破。省领导对报告中的建议逐项批示,指定相关领导和部门深入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具体意见。省发改委、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在提出具体落实意见的过程中,反馈认为该报告对深入推进“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具有根本性、战略性指导意义。

  几年来,省社科院“走转改”调研成果转化率高达95%以上。研究成果进入省委、省政府决策,进入省委、省政府文件,转化为部门应用的数量之多,创历史新高。在“走转改”过程中,省社会科学院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也在建设新智库的进程中扩大了影响,赢得了地位。

  建保障机制常态“走转改”

  构建起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以奖代投的激励机制,转变作风的约束机制,“三个机制”保障了省社科院“走转改”常态化。

  开门办院,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2009年,省社科院促成了我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省部合作,并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黑龙江省基地办公室,共同开展国情调研,为我省的发展引入了国家级智库的支持。在省内组建了12个市地分院和3个省情调研基地,每年组织中层干部、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深入到基层开展一次集中调研;每年组织青年科研人员到基层进行社会实践,增长见识。初步形成了直接服务于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决策咨询平台和基层调研网络。完善制度,构建以奖代投的激励机制。出台和修订了《优质成果奖励规定》等五项重要制度。以成果论英雄,从根本上打破职称终身制。几年来已奖励和资助优秀科研人员、科研成果数十人(次)。树正风气,构建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约束机制。严格规定造假、抄袭、剽窃等不良学术现象一经发现,通报批评,取消职称评聘和先优评选资格。为有效开展“走转改”活动,省社科院把2011年确定为全院“作风建设年”,激励广大科研人员下得了基层,坐得住板凳,潜心科研,多出精品。

  社科人“走转改”,为理论的“灰色”基调注入“长青”的活力,让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长驻。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