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省人大代表张宪军:推动七台河"四个发展"加快经济崛起
2012-01-10 19:40:29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杨林川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省人大代表、七台河市委书记张宪军。东北网记者杨林川摄

  东北网1月10日讯(记者 杨林川)“听了宪魁省长代表省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感到非常振奋、信心倍增。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提振士气,查找问题全面客观、针对性强,分析形势高瞻远瞩、深入透彻,部署工作统筹全局、措施得力。”1月10日,省人大代表、七台河市委书记张宪军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这样说道。

  张宪军介绍说,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去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可喜成果,可以概括为:“三高、三快、两稳、一大”。“三高”就是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增长32.5%;粮食总产量达到1114.1亿斤,一跃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三快”就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快,预计三项指标分别增长30%以上、13.5%左右、17%以上,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两稳”就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2.5%以上和15%以上。“一大”就是改善民生力度大,省财政用于民生的专项支出增长29.3%,承诺的4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2011年,我们七台河和全省一样,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连续四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的势头”张宪军娓娓道来,地区生产总值可实现3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60亿元,比上年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2亿元,同比增长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500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241元、同比增长18.5%。受工业经济低速运行、煤矿企业开工不足、城土税纳入省级共享等因素影响,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3.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0.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9.5%和14.2%。

  张宪军表示,七台河市已经在本月3日至7日,胜利召开了七台河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顺利完成了市级几个班子的换届,并确定了未来五年“推动四个发展、加快经济崛起,建设繁荣富庶秀美文明的幸福之城”的发展主题。按照这次省人代会精神,结合七台河第八次党代会的安排,2012年七台河将重点采取以下7个方面的措施,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部署。


 

  一是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着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增总量、调结构、促发展的首要任务,打响产业项目建设年攻坚战。各级领导用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时间抓招商,全市33个专业招商组力争在今年都能引进5000万元的产业投资,各县区也力争引进一批立县立区大项目。努力构建“八区两带”产业功能区新格局,增强对产业项目的吸纳和承载功能。二是坚持以煤为基,着力加快产业多元发展。重点推进金泰化工6万吨环己酮和5万吨己二酸、宝泰隆6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和5万吨针状焦、龙盛达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等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锂电池材料、烯烃及下游高附加值煤化工产品,扩大我市煤化工产业领先优势。保证非煤产业投资增幅超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非煤产业占GDP比重每年至少提高一个百分点。在抓好循环发展、转型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宜居家园。三是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富裕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棚室蔬菜、劳务输出“四型”经济。加大公共设施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农事村办”制度,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四是坚持以开展“十项整治”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标准,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承载功能。全面推行“六化一考”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强化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打造一流人居环境。五是坚持以完善“八大体系”为抓手,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继续推进加强社会教育、倾听社会呼声、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服务、保障社会安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秩序、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等“八大工作体系”建设。六是坚持以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改善民生条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今年要完成煤矿棚户区北岸新城建设,安置居民2.5万户。新开工城市棚户区改造小区14个,回迁居民3000户,新建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改造农村泥草房、特困户住房1.3万套。积极促进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进一步加强扶贫帮困、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工作,保证困难群众人人有饭吃、家家有房住、孩子能上学、有病能就医。七是坚持以增强发展活力为目标,着力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从市情实际出发,大胆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重点在行政管理体制、城市管理体制、公用事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财税管理体制等十余个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关系,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