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形象标志”:老城展现欧陆风情新貌;新城拔地而起;城乡一体化明显进步;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大民生指标”:人均收入翻一番;住房问题基本解决;社会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多年积累的群体性突出矛盾基本解决
黑龙江日报1月16日讯 老城展现欧陆风情新貌,新城拔地而起,人均收入翻一番,住房问题基本解决……今后五年,哈尔滨将大力实施新战略,实现跨越发展,努力晋位,从而迎来真正巨变。这是记者从14日开幕的中共哈尔滨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获悉的。
据悉,今后五年哈尔滨的巨变有“四大形象标志、四大民生指标”。“四大形象标志”是:第一,老城展现欧陆风情新貌。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毕,群力等适宜人居的新区普遍呈现,哈西新商埠、华南城、国际农博中心等新的大型商业现代服务业综合体矗立,中华巴洛克、俄罗斯风情园、新的欧洲城等再现风情。第二,新城拔地而起。松江湿地大美于世,北国水城独具风骚,科技创新城雄姿傲立,文化中心明珠璀璨,避暑新城名园荟萃,商务中心繁华时尚。工业新城崛起哈南,“中国云谷”享誉华夏,传统村庄变成新区。第三,城乡一体化明显进步。一批特色产业、特色园区、特色城镇竞相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百万农民进入城镇开始新生活。第四,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进入哈尔滨,已经落户和即将落户的结构调整大项目普遍开花结果,未来新生成的项目创造的价值,将和现在的经济总量相当,经济规模实现翻一番。“四大形象标志”代表哈尔滨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境界。
“四大民生指标”是:第一,人均收入翻一番。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第二,基本解决住房问题。实现住有所居,达到基本的人均居住条件。第三,社会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教育、卫生、医疗、交通、文化、社保、供热、小区物业等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大为改观,人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第四,多年积累的群体性突出矛盾基本解决。努力满足群众合理诉求,妥善处理一批群众反映突出、情况复杂、久拖未决的疑难问题。“四大民生指标”代表哈尔滨进入了民生福祉的新境界。
据悉,过去五年哈市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000亿元和4000亿元两大台阶,五年年均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3000亿元左右,是2006年的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3亿元,是2006年的2.5倍。旅游总收入占GDP比例超过10%,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14.1∶35.8∶50.1调整为12∶38∶50。非公经济占据“半壁江山”。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累计新增就业53.87万人,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以上。累计改造棚户区1235万平方米、农村泥草房1200万平方米,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9.9万套。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接近1万元。
城市空间迅速拓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累计完成投资2650亿元。路桥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松浦大桥、阳明滩大桥、松花江大桥西桥等跨江桥梁建成通车,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实施了松花江和“三沟一河”整治,生态建设和环保取得重大进展。此外,平房动漫产业园、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等园区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占GDP比重预计达到4.2%。推进了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等历史街区改造,叫响了“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