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月16日讯今年,哈市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大哈尔滨”的概念,今后五年哈尔滨如何建设“大哈尔滨”,实现跨越发展,迎来真正巨变?如何实现“四大形象标志”、“四大民生指标”?本报摘要进行解读。
哈南新城打造“中国云谷”
利民开发区成“北方药谷”
大力发展民用航空、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六大产业,尽快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支柱性产业。科技创新城研发区已签约开工的100多个项目在两年左右全部建成投用,并继续引进项目;科技创新城在五年内实现销售收入千亿元以上目标。哈南工业新城全面落实已签约的各数据中心项目,打造出“中国云谷”,以信息产业带动工业新城提档升级。五年内,哈南工业新城建设达100平方公里,新增产值2000亿元以上。利民开发区建成医药产业园,力争成为“北方药谷”。宾西开发区成为新增长极。
冰雪大世界建四季乐园
中央大街改造成“欧洲城”
大力发展旅游业。冰雪大世界打造成集观赏游乐、实景演出于一体的四季冰雪乐园。做好万顷松江湿地大文章,在保护原生态基础上,在开展湿地游同时,发展赛艇、帆船等高层次项目。建好松花江避暑城,使游客在游览松江风光的同时,欣赏大剧院、避暑城江畔美景。把阿什河打造成新的旅游带,成为“哈尔滨郊外的晚上”。中央大街业态提档升级,中央大街辅街按哈尔滨风格改造,成为“欧洲城”。中华巴洛克、俄罗斯风情园建成旅游新亮点,哈尔滨由此成为世人百临不厌的旅游城。
抓好华南城等大项目
发展五星级和快捷酒店
抓好哈西商埠、哈东华南城、长江路国际农博中心、双城绿色蔬菜果品物流中心等大项目建设。谋划并建设好内陆港、国际空港,使之成长为哈尔滨现代化的新功能区。抓好已开工的华润欢乐颂、海航会议中心、复兴、银泰新商都等一大批商业、服务业综合体建设项目。在发展五星级酒店的同时,发展便民的快捷酒店。未来五年,新增商业服务业项目销售收入要超千亿元,为把哈尔滨建成东北亚商业城奠定基础。
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5% 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
大力改善民生,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应届大学毕业生等的就业援助力度,基本消灭“零就业”家庭,实现有劳动能力者充分就业。推进百万农民进城镇和百万农民技能培训“双百万”工程。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5%,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改善居住条件。把爱建中兴、民生尚都等建成住房困难群体的新家园,解决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确保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全面完成四环路内棚户区改造,使群众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增加财产性收入。
方便群众生活。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和娱乐健身圈,完善一日休闲旅游圈。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确保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开通地铁1号线,启动建设地铁2号线、3号线,基本形成现代城市公交系统。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实施校舍、校车、校园周边秩序整治工程,为孩子们创造优良学习环境。
江北大部分地区实现城市化
改造哈尔滨火车站
推进城乡统筹,建设“大哈尔滨”。突出松花江在城市发展中的“总纲”地位,全力打造独具北国特色的生态廊道,力争将“万顷松江湿地”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快北国水城、科技创新城、松江避暑城和利民开发区建设,完善江北地区产业布局和生态功能区建设,江北大部分地区实现城市化。加快哈南工业新城建设,打造全省最大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推进新滨洲桥、滨北公铁两用桥建设。建成江北百公里滨江景观大道。改造哈尔滨火车站、哈尔滨东站、平房火车站,建成松北火车站,确保哈西客站按期投入运营。扩建太平国际机场。加强磨盘山、西泉眼等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
“哈夏”成全国一流音乐盛会
街道乡镇文化站实现全覆盖
建设文化名城,促进文化繁荣。利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契机,把哈夏音乐会打造成全国一流和国际性的音乐盛会。群力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成全省规模最大的文化艺术品贸易园区。扶持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书刊发行等传统文化产业,力争到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
推动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全覆盖,一大批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达到2000平方米,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推动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