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党代表风采录:王杨——做百姓“心里”的好民警
2012-03-27 10:05:17 来源:东北网  作者:岳云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王杨与学生谈心,宣传安全常识。资料图

  东北网3月27日讯(记者 岳云雪) 捣毁团伙、侦破大案、千里追逃……说起人民警察,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这些工作。但也许有些民警一辈子都碰不上一回这样的“大任务”。他们每天面对的是基层最朴实的百姓,为辖区群众服务是他们的头等大事。七台河市公安局戍企分局桃南派出所教导员王杨从1996年走进公安队伍,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地诠释了警察这个职业的内涵。

  如果不是那一身特有的制服,也许没有人会把37岁的王杨与警察这个职业联系在一起。近三年来,他组织民警走访居民、企业、学校,主动与群众交朋友,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从点滴小事为人民服务,用自己的全部爱心去温暖着辖区每一个人。

 
在辖区,王杨走进群众现场解决困难。资料图

  1996年,王杨从学校毕业,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第二年他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从那以后居住在七台河市桃南辖区的群众,经常能看到一个瘦弱但始终面带微笑和辖区群众打招呼的警察。

  一年365天,王杨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社区,哪家两口子又在闹矛盾,哪家搬走了,哪户房屋出租了,哪些家庭是困难户……他都了如指掌。

  刚包街时,王杨了解到辖区一户困难户,男主人50多岁了,患精神病多年。妻子体弱多病,两个孩子都非常小,一家人孤立无助,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从那以后,王杨便成了这困难家庭的一员,给一直未落户的四口人落户,联系街道帮助办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2005年7月男主人宋恩东去世了,王杨与社区工作人员为其办理了火化。


 
王杨到企业进行走访。资料图

  2005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王杨正在派出所值班,管区的街道主任打电话说,三委的一家姓段的两口子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打起来了,正在闹离婚。王杨放下电话就赶到了老段家,一看派出所来人了,这俩人一起拉着王杨的手诉苦。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既然来了就得给处理好。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劝说,才把这俩口子劝得和好如初。

  2007年2月的一个傍晚,管区一饭店发生了一起顾客与业主因结帐导致的斗殴案件。到现场后,王杨发现顾客一方头部有明显外伤,而正怀孕的饭店女业主头部也有外伤,饭店的老板一口咬定自己虽然打了那名顾客,但原因是那名顾客先动手打了他怀孕的妹妹,而那名受伤的顾客却坚持不承认自己打了孕妇,双方均称被打,都要求赔偿,各执一词,非常激动。

  凭经验,王杨知道这肯定又是一起难缠的案件。为了缓解矛盾,他没有立即追究谁是谁非,而是先把受伤的双方送进了医院,在双方都不肯掏钱为对方看病的情况下,为了确保胎儿和大人不出意外,王杨主动垫付了医疗费。看到王杨楼上楼下忙的混身是汗,闹事双方的气都消了不少,在旁边一直不说话的饭店老板的小女儿突然把王杨拉到一边对他说:“其实我姑姑头上的伤不是外人打的,是打架的时候被我姑父误伤的”。让王杨没想到的是,这样一起看似疑难的案件,就这样被轻易突破了。

  从警16年来,像这样的案子王杨办了不知道多少个,像这样的情况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同样身为一名人民警察,他也经历过生和死的考验。

  1998年6月,王杨和战友追凶1000余米,徒手勇擒比王杨重30多斤的杀人犯宋森。2004年8月,王杨冒着被40多名因拖欠工资而愤怒至极的民工棍棒打伤的危险,机智的将工地老板孙某在人堆中救出,成功化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流血事件。

  在派出所工作的这些年,王杨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近百起,刑拘人犯71人,办理治安案件、化解邻里纠纷千余起,用实际行动确保了辖区的安宁与和谐。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