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庆石油广场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好去处。资料图
东北网4月2日讯(记者 侯巍) 29日,“二次创业”二十年·中央媒体大庆采风行大型宣传活动启幕。来自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社等20多家中央媒体的30余名记者汇聚大庆,领略大庆20年来发展巨大变迁,感受大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步伐。
大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郑新英介绍大庆市“二次创业”总体情况时说,大庆是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随后掀起了石油大会战,拿下了大油田,称之为第一次创业。1992年4月10日,大庆高新区奠基,标着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二次创业”正式开始。特别是在近5年,大庆着力培育接续产业,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二次创业”取得重大胜利,四“最”看大庆蝶舞之变。
最主要的标志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迈出重要步伐,接续产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突破,非油经济比重首次超过油经济。在“二次创业”之初,大庆地方经济几乎是从零起步,从1991年的10.9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1426亿元,增长了130倍,特别是过去5年,地方经济以年均26.6%的速度递增,在原油4000万吨稳产、油价高位运行的情况下,2011年首次超过油经济,油与非油经济比重调整到47.2:52.8。非油经济扣除石化部分,地方经济总量在龙江仍能排在第二位,高出第三名齐齐哈尔300多亿元。
最突出的成就是,全市经济总量呈现跨越式增长,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从1991年的198.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740亿元,增长了18.8倍,特别是过去5年,经济总量实现翻番,从1000多亿元快速迈进2000亿、3000亿俱乐部。全市财政收入达到97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44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1.8倍和2.9倍。地方经济创造的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0%,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87%、比2006年提高11个百分点。累计上缴中央财政2184亿元、上缴省级财政436亿元。大庆在全国地级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跃升到第11位。
最显著的变化是,城市框架拉开,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象提升,由功能单一的石油矿区发展到功能完善的现代都市。经过20年的建设,特别是近5年,通过系统规划、整城建设、纵深管理、重点开发,启动规划建设了366平方公里的庆东庆南庆西庆北“四个新城”,实施城建项目188个,完成投资1406亿元,新增城市建成区65.6平方公里、占全部建成区的35%,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最受益的群体是,全市百姓。特别是近5年,大庆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十难”问题,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1年的1453.5元提高到2011年的22500元,增长了15.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1年的638元提高到2011年的9300元,增长了14.6倍。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6年的4.1:1缩小到2.4:1,提前达到全面小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