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4月5日讯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低于3.5%(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结束了已维持24个月的负利率时代。然而,记者从统计局齐齐哈尔调查队了解到,2012年1-2月份,齐齐哈尔市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上涨4.5%。也就是说,银行利率水平与齐齐哈尔市物价水平仍然存在一个百分点的倒挂,1万元钱放在银行里1年就要损失100元。那么,鹤城的负利率时代到底会不会终结?
据了解,齐齐哈尔市消费价格指数构成中,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现“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上涨13.1%,烟酒上涨3.2%,衣着下降4.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5.0%,交通和通信下降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4%,居住上涨0.7%。让鹤城消费者感觉贵的仍然是食品,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让不少市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记者调查发现,在食品价格上涨中,蔬菜价格的上涨尤为突出,无论消费者到菜市场还是超市,高企的菜价都会让人望而却步。促使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则是成品油等多重价格上涨促成的。
市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究员张志臣告诉记者,今天的负利率和正利率的概念是伴随着通货膨胀而产生的。当银行和利率高于物价上涨的指数,即为正利率;而当银行和利率低于物价上涨的指数,即为负利率。正利率时,钱存在银行是安全的,人们对于钱的保值增值心理是可以满足的;然而负利率时代就完全不同了,虽然钱存在银行,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种被偷盗的感觉。十年前在银行存10万元钱可以买一套楼房,现在就得需要50万元,而10年的存款利息不足5万元。这样一来人们就会对负利率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
张志臣认为,银行利率和市场物价水平,与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息息相关的。银行利率直接受控于国家的货币政策,而物价水平则与国家的财政政策直接相关,财政预算赤字往往催升物价上涨,而货币政策即可催升物价也可降低物价。经济繁荣、就业充分往往是与物价水平的上涨呈正比的关系。促发展和控物价,两者之间是互相矛盾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从市场经济发展的三百多年的历史来看,实际负利率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