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鹤岗
搜 索
鹤岗市产业项目多项指标全省前茅
2012-04-20 10:07:53 来源:鹤岗日报  作者:肖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万源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和园米糠油畅销全国各地。记者 房宝树 摄

  东北网鹤岗4月20日讯 2011年,全市产业项目建设取得全面突破:全市共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6亿元,增长38.5%,列全省第三位;产业项目完成投资98.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0.1%,首次位列全省第一位。在全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工作综合评比中,鹤岗市被评为一等奖,并获得100万元奖金。

  “十二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坚持把产业项目建设摆在全市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抢抓全省“工业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机遇,启动了五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以现代煤化工、石墨深加工、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加工、节能环保、林木加工、生态旅游、文化和高新技术“十大产业”为发展方向,将调整城市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密切结合,确定了重点建设“两城一带十大园区”的发展思路。2011年,全市产业项目建设取得全面突破:全市共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00个,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6亿元,增长38.5%,列全省第三位;产业项目完成投资98.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0.1%,首次位列全省第一位。在全省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工作综合评比中,鹤岗市被评为一等奖,并获得100万元奖金。2012年,鹤岗市重点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07个,总投资43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02亿元。

  煤电基地初具规模

  鹤岗市大力发展煤炭精深加工,加快煤炭资源的深度转化利用,延伸煤炭经济产业链,力求实现煤炭的裂变式发展,重点实施了煤转电、煤转油、煤转肥、煤转焦,使煤炭产业链拉长、变粗。目前,鹤岗市年产原煤能力超过2200万吨,洗煤能力达到2600万吨,煤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40万千瓦,煤焦化设计能力达到430万吨,煤制化肥设计能力达到246万吨(合成氨90万吨、尿素达到156万吨),煤矸石制砖达到7亿块。华能鹤岗发电有限公司二期扩建工程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增加了发电能力,极大地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去年发电51.7亿度,同上年相比增加发电4.7亿度。华鹤煤化股份公司投资43.5亿元的“3052”大化肥项目,已完成投资7.6亿元,办公楼主体已完成、挡土墙全部完工;场地强夯完工;地下管网完成全部工程量的60%;厂区道路完成全部工程量的50%;桩基工作全面展开并已完成120根桩基施工,主要设备已订购;龙煤集团公司投资10.2亿元的120万吨鸟山煤矿项目,已完成投资3.7亿元,煤矿建设工程正在施工,变电所投入使用;龙煤集团公司投资3.5亿元的400万吨洗煤项目,已完成投资2.8亿元,13个产品仓已建成,设备正在安装。鹤翔焦化100万吨焦炭项目,可年产焦炭20万吨,现形象进度已完成60%,明年年末可试产。征楠煤化工公司投资10亿元的城市燃气项目,已完成投资4.9亿元,1号2号焦炉土建部分已经完成。烟道、推熄焦轨及钢平台制作完成。焦炉烟囱层、煤塔主体完成,备煤系统基础垫层完成,配套工程基础开工。宝源、征楠、万昌三个百万吨焦化项目,龙煤400万吨洗煤项目,征楠30万吨煤焦油及5万吨粗苯深加工、天富能源公司和汉兴能源科技公司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等一大批煤化工项目正在建设,苯、酚、萘、二甲醚、沥青等一系列煤化工下游产品填补了鹤岗市工业产品的空白。

  食品加工成效显著

  鹤岗市依托水稻、玉米、大豆、生猪、牛奶五大特色资源,以深加工为重点,以吃干榨净为主攻方向,在加工生产优质大米的同时,稻壳发电,稻壳加工硅,米糠变成油,油又变成药,碎米变成乳酸,油脚又变成了柴油,实现一业多兴,不但卖大米,还卖电、卖油、卖药、卖硅、卖乳酸,主辅换位,效益增长了26倍。稻壳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25万千瓦,位居全省前列,稻米加工企业135家,年稻谷加工能力达到400万吨,占全省1/5,其精深加工能力全国领先,全国粮食行业9大驰名商标中,鹤岗市拥有3个,我省唯一的水稻研发中心就坐落在鹤岗市。为把玉米棒变废为宝,亚洲单产最大的经纬糖醇公司投资2.7亿元的万吨木糖生产基地已开工建设,现已完成投资8000万元,旧厂房拆迁已经完成,新厂房主体框架已建设完成,可拉动农民直接增收4000万元。万源粮油投资30.56亿元的200万吨稻谷深加工项目,完成投资5.56亿元,30万吨水稻加工、6000千瓦稻壳发电已建成投产,1.2万吨稻壳灰制白炭黑、活性炭车间、5000吨米糠油调和油车间已建设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全国单体生产线最大的宝泉岭双汇北大荒食品公司,年屠宰生猪能力200万头,冷鲜分割肉、低温熟食制品和生品深加工等100余种产品,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无公害食品。人和米业公司投资1.85亿元的水稻综合利用项目,已完成投资1.9亿元,30万吨水稻加工车间已建成投产,1500米铁路专用线已建设完成。上述项目的实施,标志着鹤岗绿色食品工业正在向循环经济发展。

  打造“中国石墨之都”

  鹤岗市素有“石墨之乡”美誉,石墨储量6亿吨,居亚洲之首。选矿能力已达30万吨,2010年生产石墨微粉20万吨,销量占全国60%以上,出口量占40%以上,并且呈逐年增长态势。发展石墨产业,打造“中国石墨之都”已成为鹤岗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市县共建石墨产业园区,提出把石墨产业打造成鹤岗市的支柱产业,今年在石墨上大做文章,积极引进世界、国内高端石墨技术。石墨园区建设由县级推进提升到市级推进,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去年以来,鹤岗市工信委主任陈维礼多次到深圳宝安集团、上海杉杉集团、北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大连昌黎集团等多家企业进行洽谈。以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和研发机构为原则的石墨城开发战略已见成果。国内知名企业深圳贝特瑞新能源公司球形石墨及负极材料项目、溢祥石墨公司球形石墨项目、山东新华锦公司石墨深加工等一大批项目正在建设,动力电池、氟化石墨、膨胀石墨、柔性石墨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可使石墨的附加值提高100倍,石墨产业将成为鹤岗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已有四户大企业落户鹤岗市萝北县,即南海石墨有限公司,溢祥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贝可倍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鑫顺石墨有限公司,总投资6.64亿元,可实现年产值20.5亿元,创利润2.97亿元,上缴税金1.68亿元。

  石墨研发机构初步建成。以省级石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以石墨产业园为孵化基地,同省科技学院合作,初步建成了国内唯一的省级石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石墨产业开发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去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鹤岗市成功筹建了省级建材检验站——省石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与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履职尽责,紧紧围绕鹤岗市建设“中国石墨之都”的战略定位,扎实有效的开展了技术服务,助推石墨产业做大做强。去年以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购置了总价值达400万元的高科技检验检测设备,配备素质好,技术高的骨干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同时积极申建国家级石墨检验研究中心。他们还积极为石墨加工企业开展权威性和全面性的石墨产品检验服务,为石墨产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仅2011年就检验石墨产品50余批次,检验区域覆盖鹤岗和鸡西两个石墨主产区,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40余万元,解决了企业赴外检验的发展难题。目前,这个局已和辽宁科技大学、大连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开展石墨检验检测技术研发工作,逐步提升石墨及相关产品的分析测试和质量把关能力。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鹤岗市由抓一般项目向抓大项目转变、由偏重抓项目数量向质量与数量并重转变,由单纯抓项目向抓产业转变,由坐等客商投资向主动出击招商转变,由单一的辖区上项目向区域合作上项目转变。四大支柱产业和三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煤与非煤比翼齐飞。纷至沓来的一大批重点项目,已成为鹤岗市实现又好又快、跨跃发展的“坚实骨架”和“强劲血脉”。总投资1200万元的鹤岗万泽节能照明设备制造公司照明设备制造项目,该项目建设现代化先进生产能力的生产厂房1000平方米,成型灯杆线一套、灯具生产线一套,成品库房600平方米,生产厂地12000平方米,项目于去年4月开工建设,现已正式投产,可实现年产值3500万元,纳税200万元,安置就业150人。总投资7000万元的鹤岗天坤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000万块煤矸石烧结砖项目,位于新华工业园区B区北入口处,项目占地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项目于去年4月开工建设,现已完成7000平方米主厂房、办公室、车库及部分附属设施的建设工程,现已正式投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安排就业60余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二五”期间,鹤岗市以实现“712”跨跃发展为总体目标,举全市之力建设化肥、甲醇、焦化、电力、石墨、粮食深加工等百万级重大项目,届时,一个全新的鹤岗将实现快发展、大发展、跨跃发展。

责任编辑:关虹